論著|青少年單、雙相抑郁障礙患者外周血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差異
本研究探討青少年MDD和BD抑郁發作患者的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差異,為闡明炎癥假說在MDD和BD的發病機制提供依據。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青少年,雙相障礙 - 2025-07-27
醫學界振奮!廣東藥科大學發布:冬瓜皮提取物激活PI3K/AKT通路,改善胃潰瘍、修復胃黏膜!
研究揭示了冬瓜皮中提取的果膠多糖(WGPP-1a)對乙醇誘導的小鼠胃潰瘍的顯著保護作用,為冬瓜皮的藥用價值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MedSci原創 - 胃潰瘍,冬瓜皮 - 2025-07-17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 中國兒童肺移植五年大數據分析:生存率超成人,感染與供體匹配成關鍵挑戰(2019-2023)
本研究系統描述了中國成人肺移植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注冊的全國13個肺移植中心2019-2023年62例兒童肺移植患者的人群特征與臨床發展,不僅反映了中國pLTX領域的現實狀況。
MedSci原創 - 兒童肺移植 - 2025-07-08
震撼突破!湖北中醫藥大學發布:甘麥大棗湯多靶點調節,從腸道到大腦,全方位改善 CUMS 小鼠抑郁樣狀態!
近期,一項研究在探討 GMDZ 是否通過調節腸道菌群 - 代謝 - 炎癥軸來發揮抗抑郁作用,為揭示GMDZ?抗炎和治療作用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深入的見解。
MedSci原創 - 抑郁癥,甘麥大棗湯 - 2025-07-07
無需揮汗也能抗衰?中國團隊揭秘甜菜堿如何成為 “運動替身” 逆轉衰老
研究發現運動可提升血漿甜菜堿水平,甜菜堿能結合 TBK1 激酶抑制炎癥通路,延緩細胞衰老,改善老年小鼠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及認知功能,為抗衰老提供新方向。
MedSci原創 - 運動,甜菜堿 - 2025-06-28
JEM:腸道淋巴血管根據引流區域功能差異化,蛔蟲感染改變其形態與功能
淋巴內皮細胞的轉錄組分析揭示了沿胃腸道的梯度性基因表達及感染引發的免疫和血管生成反應,提示淋巴血管的適應性與可塑性。
MedSci原創 - 蛔蟲,蛔蟲病,腸道淋巴血管,小腸淋巴系統 - 2025-06-14
Rheumatology (Oxford):我國學者揭示低尿pH男性痛風患者別嘌醇聯合堿化治療顯著降蛋白尿及痛風發作,改善血脂且安全
在接受別嘌醇治療的低尿pH男性痛風患者中,聯合尿液堿化治療可顯著降低UACR,減少痛風發作頻率及疼痛程度,并改善TG和HDL-C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MedSci原創 - 痛風,別嘌醇 - 2025-06-09
【產麻新譚】擇期剖宮產術后持續疼痛合并和/或產后抑郁癥患者的腦脊液蛋白質組學:一項探索性前瞻性隊列研究
本研究發現,剖宮產時CSF補體和凝血級聯通路水平降低可能與術后3個月疼痛或PPD的發生相關。
古麻今醉網 - 剖宮產,產后抑郁癥 - 2025-06-07
Thorax :口服藥物Hymecromone治療肺動脈高壓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初步結果
本項概念驗證性臨床試驗為Hymecromone在肺動脈高壓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臨床前瞻性依據。
MedSci原創 - 肺動脈高壓 - 2025-06-07
NEJM:每周一次,82%患者至少減重5%!中國患者有望在今年用上新藥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劑量的瑪仕度肽治療32周時,可顯著降低中國超重/肥胖患者體重,且該減重效果可維持至治療第48周,而體重下降又帶來了心血管代謝風險相關指標的改善。
醫學新視點 - 肥胖,瑪仕度肽 - 2025-05-28
Arthritis Rheumatol:標準劑量infliximab治療MCs 1型慢性腰痛5個月未顯著改善疼痛相關殘疾或生活質量
針對MCs 1型慢性腰痛患者,標準劑量infliximab治療5個月未能顯著改善疼痛相關殘疾或生活質量,且未顯示持續療效趨勢。
MedSci原創 - TNF抑制劑,椎體終板骨髓水腫 - 2025-05-19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特應性皮炎治療新警示!青少年 vs 老年人,JAK 抑制劑 Abrocitinib 老年患者(≥65 歲)用藥風險顯著升高,劑量選擇需謹慎
Abrocitinib在青少年中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但≥65歲患者特殊關注不良事件(如感染、血小板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病率顯著升高。
MedSci原創 - abrocitinib,中重度特應性皮炎 - 2025-05-16
European Radiology:射頻消融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療效和安全性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會導致各種功能異常,包括腎結石、病理性骨折、骨質疏松、消化性潰瘍病、胰腺炎、神經精神癥狀以及肌肉骨骼癥狀,因此需要進行治療。
MedSci原創 - 射頻消融,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 2025-05-11
Molecular Psychiatry:從細胞到類器官,基于 hPSC 構建的新模型為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帶來曙光
研究構建的血管化神經免疫類器官在sAD腦提取物誘導下,4周內形成Aβ斑塊和tau纏結,并伴隨神經炎癥、突觸丟失及神經網絡活動受損。Lecanemab治療可減輕Aβ負擔,但引發血管炎癥反應。
MedSci原創 - 阿爾茨海默病,類器官,散發性阿爾茨海默病 - 2025-05-11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9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