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寶寶面色蒼白、哭聲低弱,以為是缺鐵,實際是罕見病!她的身體從一出生就注定不‘造血’…
3 個月大的小諾被確診為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DBA),這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髓衰竭病,以紅系造血不足為特征,可伴先天畸形與腫瘤易感性,需個體化治療。
MedSci原創 - DBA,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 2025-07-30
Neuro-Oncology:使用高劑量甲氨蝶呤的強化化療能夠改善兒童髓母細胞瘤的治療
研究顯示,高劑量甲氨蝶呤強化化療可顯著改善高危 GP3 MB 患兒緩解率和生存率,對非 MB 胚胎性腫瘤無明顯獲益,為幼兒避免放療提供依據。
兒童腫瘤前沿 - 甲氨蝶呤,小兒胚胎性腦腫瘤 - 2025-07-30
不寧腿綜合征(RLS)臨床管理策略優化
不寧腿綜合征是常見慢性神經障礙,以靜息時下肢不適、活動緩解為特征,與鐵代謝、多巴胺功能等相關,需個體化治療改善生活質量。
神經科學論壇 - 不寧腿綜合征,病理機制 - 2025-07-30
Gut Microbes: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腸道菌群,短鏈脂肪酸缺乏揭示腸 - 腦軸病理新機制
本研究揭示了ADHD特別是聯合型患者腸道菌群顯著紊亂,益生菌產SCFAs的缺失成為腸–腦軸病理機制的核心環節。
MedSci原創 - 腸道菌群,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短鏈脂肪酸,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 2025-07-29
向壁虎偷師“貼地飛行”神功?Adv. Mater.: 仿壁虎腳的軟樹枝顆粒,讓膀胱癌藥物告別“短命”,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并調動免疫
研究團隊借鑒壁虎黏附機制,開發出 SDPs 藥物遞送平臺,可延長膀胱癌藥物滯留時間,增強療效且安全性良好,為治療帶來新突破。
MedSci原創 - 膀胱癌,軟樹枝狀顆粒 - 2025-07-29
Phytomedicine:從傳統中藥到現代應用,石菖蒲的心血管保護機制及納米遞送突破
本文系統綜述了傳統中藥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α-asarone和β-asarone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藥理機制和應用前景。
MedSci原創 - 心血管疾病,石菖蒲 - 2025-07-29
Phytomedicine:多組學分析揭示橙皮苷通過恢復腸-肺軸穩態改善高原肺動脈高壓
本研究旨在闡明橙皮苷對缺氧誘導的 HAPH 大鼠的治療效果,并探索其藥理學機制。
MedSci原創 - 肺動脈高壓,橙皮苷 - 2025-07-28
《第二批罕見病目錄》之成人斯蒂爾病——德國患者的臨床特征和治療實踐的回顧性分析
研究提供了關于AOSD在德國臨床實踐中呈現的重要見解,并為未來研究奠定了基礎,以進一步探索新指南對治療模式的影響。
MedSci原創 - 臨床特征,成人斯蒂爾病 - 2025-07-28
Endocrine Reviews:全面解讀副甲狀腺疾病中的骨代謝紊亂及治療進展
這篇最新綜述有效整合了副甲狀腺異常相關骨質疾病的復雜病理機制及臨床治療策略的最新進展。
MedSci原創 - 骨代謝紊亂,副甲狀腺疾病 - 2025-07-28
【Nat Cancer】綜述:髓系腫瘤和實體瘤的克隆性造血
《Nature Cancer》近日發表綜述,闡述了血液惡性腫瘤和實體瘤中驅動CH的分子學機制,回顧了用于阻斷CH的策略,并考察了它們對實體瘤靶向治療(包括免疫刺激療法)的影響。
聊聊血液 - 髓系腫瘤,克隆性造血 - 2025-07-28
Endocrine Reviews:胰島素抵抗在1型糖尿病中的病理生理學及臨床治療意義解析
本綜述全面解析了1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多器官參與機制,明確其非單純β細胞功能喪失的復雜病理背景,強調了胰島素抵抗作為心血管及代謝慢性并發癥重要致病因素的角色。
MedSci原創 - 胰島素抵抗,1型糖尿病 - 2025-07-27
Gut Microbes: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鍵調控者與 “時間 - 菌群調控” 新策略
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晝夜節律通過代謝物(如TMAO和SCFAs)動態調控斑塊穩定性,其紊亂可導致內皮功能障礙和免疫失衡。宿主生物鐘與菌群節律雙向互作,受飲食時間顯著影響。
MedSci原創 - 心血管事件,動脈粥樣硬化,腸道菌群 - 2025-07-27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