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ancer:兒童腦瘤疫苗新進展:靶向巨細胞病毒的I期臨床試驗
研究證實,PEP-CMV 在該人群中安全可耐受,并能顯著誘導抗原特異性 T 細胞免疫應答,為探索基于病毒抗原的腦腫瘤免疫治療策略奠定了臨床與機制雙重基礎。
兒童腫瘤前沿 - 高級別膠質瘤,多肽疫苗 - 2025-07-23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68Ga-DOTATATE PET 優于 FDG PET,提升鼻鼻竇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準確性的新突破
68Ga-DOTATATE PET及PRRT引入臨床,有助于改善早期診斷率,降低漏診和誤診風險,優化頸部淋巴結管理,減少不必要手術或放療相關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MedSci原創 - 嗅神經母細胞瘤,鼻竇神經內分泌腫瘤 - 2025-07-23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代償優化策略康復方案
帕金森病步態障礙致殘性高,藥物及神經調控效果有限。多模態代償策略(感覺增強、認知動作調整等)通過重塑神經通路改善癥狀,個性化適配是關鍵。
神經科學論壇 - 帕金森病,步態障礙 - 2025-07-23
Nature:不靠X染色體失活:鳥類用一個“RNA消音器”巧妙解決了自己的性別失衡難題
研究發現 miR-2954 是雄性鳥類生存必需的微小 RNA,通過抑制 Z 染色體靶基因解決劑量失衡,揭示鳥類獨特的性別染色體劑量補償機制。
生物探索 - miR-2954,性別染色體 - 2025-07-23
問診分析:肺多發結節醫生極力主張手術,聽還是不聽?
47 歲女性雙肺多發小結節 5 年,部分略增大,當地建議手術,咨詢后認為結節風險低、進展緩,暫無需手術,可隨訪,探討良惡性、手術必要性等問題。
葉建明說結節 - 肺部腫瘤,肺多發結節 - 2025-07-23
Cell:開啟腦科學“高保真”時代:從模糊混響到清晰合奏,我們終于能聽懂大腦了
研究團隊開發 TEMPO 技術(含 uSMAART 光纖系統和介觀顯微鏡),突破傳統限制,實現自由活動動物特定神經元高頻電活動的高靈敏記錄,揭示腦電波耦合及傳播新機制。
生物探索 - 腦電波,神經元活動 - 2025-07-23
一文總結:心衰常用16個評分量表
今天我們就來系統梳理一下心衰評分量表的臨床應用,看看它們各自的特點和使用場景。(量表網址可能會變更,可在對應網站上直接搜索)
心血管時間 - 心衰,評分量表 - 2025-07-22
橄欖油健康神話破滅?耶魯大學:高油酸油吃 1 周,脂肪細胞激增 2 倍!
研究發現油酸(橄欖油、豬油中富含)可通過 AKT2 和 LXRα 調控脂肪前體細胞增殖,促進肥胖,提示膳食脂肪種類的重要性。
MedSci原創 - 油酸,脂肪細胞增殖 - 2025-07-22
5分鐘就能“斬首”人類精子,這種藏在貓砂中的寄生蟲可能已感染全球一半人口
近日,一項發表于《歐洲生化聯合會會刊》的新研究引起了醫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眾所周知,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感染在人群中的普及率相當高,全球感染率估計在30%至50%,甚至在部分
MedSci原創 - 弓形蟲,弓形蟲感染 - 2025-07-22
偏頭痛:規范防治需從您我做起!
偏頭痛是高致殘神經系統疾病,我國診斷率低。2025 年患者版指南涵蓋診治與管理,助患者自查,強調規范治療以降低并發癥風險。
神經科學論壇 - 偏頭痛 - 2025-07-22
寫字“歪歪扭扭”,醫生竟說我生病了......
16 歲小辰患書寫痙攣,表現為寫字時手部痙攣,經肉毒素注射等治療緩解。該病為任務特異性肌張力障礙,可通過綜合手段改善。
MedSci原創 - 肌張力障礙,書寫痙攣 - 2025-07-22
麻醉醫生該具備哪些關鍵的能力和素質?
麻醉醫生需具備前瞻性預判、精細操作等專業能力,及抗壓、責任感等職業素質,還需法律意識與技術敏感度,保障圍術期安全。
麻醉MedicalGroup - 麻醉醫生,職業素質 - 2025-07-22
N Engl J Med:“三親嬰兒”的誕生:一次細胞級別的“偷天換日”
研究通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原核移植技術,幫助線粒體病家庭誕下健康嬰兒,原核移植效果顯著但需關注長期安全與倫理。
生物探索 - 三親嬰兒,線粒體病 - 2025-07-22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重癥管理的新進展
《Blood Reviews》近日發表綜述,探討了血液學領域重癥監護的演變情況,強調該領域的獨特并發癥、管理策略和未來發展方向(注:本文重點關注淋巴瘤、白血病和骨髓瘤)。
聊聊血液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 2025-07-22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