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总结:心衰常用16个评分量表
20小时前 心血管时间 心血管时间 发表于上海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一下心衰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使用场景。(量表网址可能会变更,可在对应网站上直接搜索)
刚开始接触心衰患者时,我们往往只知道NYHA分级,但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各种评分量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一下心衰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使用场景。(量表网址可能会变更,可在对应网站上直接搜索)
经典基础评分:NYHA分级与Killip分级
NYHA心功能分级是我们最熟悉的老朋友了,自1928年纽约心脏协会提出以来,至今仍是临床评估心衰患者功能状态的金标准。根据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NYHA分级依然是评价患者症状随病程或治疗而发生变化的常用方法。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表
分级 |
症状描述 |
活动耐量 |
死亡率(年) |
---|---|---|---|
Ⅰ级 |
无症状 |
日常活动不受限 |
5-10% |
Ⅱ级 |
轻度症状 |
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
10-15% |
Ⅲ级 |
明显症状 |
低于日常活动即出现症状 |
20-30% |
Ⅳ级 |
休息时症状 |
任何活动均引起不适 |
50-60% |
Killip分级则专门针对急性心梗后的心衰评估,这个分级系统特别实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在线工具:https://www.mdcalc.com/calc/3990/killip-classification-acute-mi
Killip分级与死亡率对照表
分级 |
临床表现 |
肺部体征 |
院内死亡率 |
---|---|---|---|
Ⅰ级 |
无心衰征象 |
无湿啰音 |
6% |
Ⅱ级 |
轻-中度心衰 |
肺部湿啰音<50% |
17% |
Ⅲ级 |
急性肺水肿 |
肺部湿啰音>50% |
30-40% |
Ⅳ级 |
心原性休克 |
严重肺水肿+低血压 |
60-80% |
💡 笔者提示
NYHA分级虽然简单,但主观性较强,同一患者不同医生评估可能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客观指标如6分钟步行试验、BNP水平等综合判断。对于急性心梗患者,Killip分级的动态变化比单次评估更有价值。
心衰分期系统
除了症状分级,心衰分期更强调疾病的发展过程。根据2024年心衰指南,心衰分为4个阶段:
阶段A(心衰风险):患者为心衰的高危人群,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无心衰症状。典型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以及有心脏毒性药物使用史、酗酒史、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
阶段B(心衰前期):已发展成器质性心脏病,但无心衰症状。如左心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等。这类患者NYHA分级为Ⅰ级。
阶段C(症状性心衰):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包括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症状,NYHA分级Ⅰ-Ⅳ级。
阶段D(终末期心衰):器质性心脏病不断进展,虽经积极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需要特殊干预。如反复因心衰住院、需要静脉用药支持、等待心脏移植或使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的患者。
心衰分期与NYHA分级对照表
心衰分期 |
病理状态 |
NYHA分级 |
典型人群 |
治疗重点 |
---|---|---|---|---|
A期 |
高危无结构异常 |
无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
危险因素控制 |
B期 |
结构异常无症状 |
Ⅰ级 |
陈旧心梗、无症状瓣膜病 |
预防性治疗 |
C期 |
结构异常有症状 |
Ⅰ-Ⅳ级 |
大多数心衰患者 |
标准心衰治疗 |
D期 |
终末期心衰 |
Ⅳ级 |
需要特殊干预的患者 |
MCS/移植评估 |
终末期心衰评估:INTERMACS分级
INTERMACS分级(Interagency Registry for Mechanically Assisted Circulatory Support)是专门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分级系统,主要用于评估机械循环支持(MCS)的适应证和时机选择。
INTERMACS 1级(临界心原性休克):严重血流动力学损害,生命危险,数小时内死亡,需要紧急MCS支持。典型表现为收缩压<80mmHg,需要升压药维持血压,伴有严重器官灌注不足。
INTERMACS 2级(进展性下降):依赖静脉正性肌力药物维持,但仍有进展性血流动力学损害,数天至数周内需要干预。患者可能伴有恶化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INTERMACS 3级(稳定但依赖正性肌力药物):依赖中等剂量静脉正性肌力药物,但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数周至数月内需要MCS支持。患者通常不能脱离静脉用药。
INTERMACS 4-7级:逐渐从依赖状态向相对稳定状态过渡,但仍需要不同程度的干预支持。
INTERMACS分级标准表
分级 |
描述 |
血流动力学状态 |
干预时机 |
1年生存率 |
---|---|---|---|---|
1级 |
临界心原性休克 |
极度不稳定,需升压药 |
数小时内 |
50% |
2级 |
进展性下降 |
依赖静脉用药但恶化 |
数天至数周 |
70% |
3级 |
稳定但依赖用药 |
依赖静脉用药但稳定 |
数周至数月 |
85% |
4级 |
反复失代偿 |
频繁住院 |
数周至数月 |
90% |
5-7级 |
逐渐稳定 |
不同程度活动受限 |
可择期评估 |
95% |
💡 笔者提示
INTERMACS分级在心外科特别有用。我们科会诊的很多终末期心衰患者,通过INTERMACS分级能更准确地评估MCS的紧迫性。需要注意的是,INTERMACS 1-2级患者死亡率很高,时间窗口很短,需要快速决策。
现代预后评估工具
MAGGIC评分基于39,372例慢性心衰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能够预测患者1年、2年和3年的死亡率。包含13个变量:年龄、性别、LVEF、收缩压、BMI、肌酐、糖尿病史、COPD史、NYHA分级、是否使用ACE抑制剂或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是否为首次诊断心衰。总分范围0-43分,分数越高死亡风险越大。
在线工具:https://www.mdcalc.com/calc/3803/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functional-classification-heart-failure
MAGGIC评分变量表
变量 |
评分 |
变量 |
评分 |
---|---|---|---|
年龄(岁) |
年龄/15×3(取整) |
糖尿病 |
3分 |
男性 |
1分 |
COPD |
2分 |
LVEF<30% |
7分 |
收缩压<110mmHg |
5分 |
LVEF 30-39% |
6分 |
BMI<15 |
6分 |
NYHA Ⅲ/Ⅳ级 |
6分 |
首诊心衰 |
2分 |
肌酐>200μmol/L |
3分 |
未用ACEI/ARB |
1分 |
未用β受体阻滞剂 |
3分 |
- |
- |
GWTG-HF评分专注于急性心衰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预测,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Get With The Guidelines"项目,纳入了超过15万例患者。评分变量包括年龄、收缩压、BUN、钠离子、COPD病史、种族等7个因素。
在线工具:https://www.mdcalc.com/calc/3829/gwtg-heart-failure-risk-score
ADHERE风险评分基于超过33,000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的数据开发。这个评分系统的特点是变量较少但预测能力强,主要包括:
-
BUN水平:≥43 mg/dL为高危指标
-
收缩压:<115 mmHg提示预后不良
-
血肌酐:≥2.75 mg/dL为重要危险因素
ADHERE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1%、6.4%和21.9%。
在线工具:https://www.mdcalc.com/calc/3828/acute-decompensated-heart-failure-national-registry-adhere-algorithm
ADHERE风险分层表
危险分层 |
BUN (mg/dL) |
收缩压 (mmHg) |
肌酐 (mg/dL) |
院内死亡率 |
---|---|---|---|---|
低危 |
<43 |
≥115 |
<2.75 |
2.1% |
中危 |
≥43 |
≥115 |
<2.75 |
6.4% |
高危 |
≥43 |
<115 |
≥2.75 |
21.9% |
💡 笔者提示
ADHERE评分在急诊科应用很广泛,特别适合快速筛选高危患者。我的经验是,BUN和肌酐双高的患者往往预后很差,需要重点关注。不过要注意,这个评分主要基于美国人群,在亚洲人群中的适用性可能需要进一步验证。
特定人群的评估工具
TRS-HF评分是哈佛医学院开发的,专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这个评分考虑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eGFR和白蛋白尿等6个因素。
在线工具: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2e98246085
TRS-HF糖尿病心衰风险评分表
变量 |
评分 |
变量 |
评分 |
---|---|---|---|
年龄≥65岁 |
1分 |
eGFR<60 ml/min/1.73m² |
1分 |
男性 |
1分 |
白蛋白尿 |
1分 |
糖尿病病程≥5年 |
1分 |
HbA1c≥8% |
1分 |
风险分层:
-
0-2分:低风险(5年心衰风险<5%)
-
3-4分:中等风险(5年心衰风险5-10%)
-
5-6分:高风险(5年心衰风险>10%)
WATCH-DM评分专门针对HFpEF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预后评估需要考虑更多代谢因素。
相关资源:https://www.cvriskscores.com/watchdm/index.html
VALIANT心衰评分对于既往无心衰病史的患者,经历急性心梗伴肺充血和/或左室功能不全后存活者特别有用。这个评分包括8个项目:年龄、性别、种族、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可以预测3年内发生心衰并住院的风险。
在线工具:https://qxmd.com/calculate/calculator_215/valiant-heart-failure-risk-score
💡 笔者提示
实践中遇到过不少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很好,但忽略了心衰风险。TRS-HF评分特别适合内分泌科医生使用,能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现在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已进入医保,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对这类患者获益明确。
血流动力学评估:Forrester分级
Forrester分级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四种血流动力学状态:
-
干暖:无充血,灌注正常(最佳状态)
-
湿暖:有充血,灌注正常(最常见)
-
干冷:无充血,灌注不足(相对少见)
-
湿冷:有充血,灌注不足(最危重)
Forrester血流动力学分级表
分型 |
充血状态 |
灌注状态 |
临床表现 |
治疗策略 |
死亡率 |
---|---|---|---|---|---|
干暖 |
无充血 |
灌注正常 |
PCWP<18,CI>2.2 |
优化药物 |
<5% |
湿暖 |
有充血 |
灌注正常 |
PCWP≥18,CI>2.2 |
利尿为主 |
10-15% |
干冷 |
无充血 |
灌注不足 |
PCWP<18,CI≤2.2 |
扩容+正性肌力 |
20-25% |
湿冷 |
有充血 |
灌注不足 |
PCWP≥18,CI≤2.2 |
利尿+正性肌力+MCS |
50-70% |

💡 笔者提示
Forrester分级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应用中判断"湿"、"干"、"冷"、"暖"需要经验。我的体会是,很多患者并不是典型的某一型,可能处于中间状态。另外,利尿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会发生变化,需要动态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量表
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衰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含23个条目,评估患者的症状频率、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等维度。
KCCQ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
≥75分:生活质量良好
-
60-74分:轻度受损
-
45-59分:中度受损
-
25-44分:重度受损
-
<25分:极重度受损
官方资源:https://www.cvoutcomes.org/kccq
KCCQ生活质量评分分级表
评分区间 |
生活质量等级 |
临床意义 |
预后提示 |
---|---|---|---|
≥75分 |
良好 |
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
预后较好 |
60-74分 |
轻度受损 |
轻微影响日常生活 |
需要关注 |
45-59分 |
中度受损 |
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
需要干预 |
25-44分 |
重度受损 |
严重影响日常功能 |
预后不良 |
<25分 |
极重度受损 |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
考虑终末期治疗 |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HFQ)包含21个条目,主要评估心衰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总分0-105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在线工具: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ed3910e21a
💡 笔者提示
生活质量量表在门诊随访中很有用,特别是那些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我常用KCCQ的简化版本,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有时候患者自觉症状没有改善,但量表评分提示有进步,这能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运动耐量评估
峰值氧耗量(Peak VO2)被认为是评估心衰患者预后的金标准。Peak VO2 >14 ml/kg/min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推迟心脏移植;而<14 ml/kg/min的患者1年死亡率可达50%以上。
Weber根据VO2 max及无氧代谢阈(AT)数值将心功能分为A、B、C、D四级:
-
A级:VO2 max >20 ml/kg/min,AT >14 ml/kg/min
-
B级:VO2 max 16-20 ml/kg/min,AT 11-14 ml/kg/min
-
C级:VO2 max 10-15 ml/kg/min,AT 8-11 ml/kg/min
-
D级:VO2 max <10 ml/kg/min,AT <8 ml/kg/min
6分钟步行试验简单易行且安全性高。根据2024年指南:
-
<150米:重度心衰
-
150-450米:中度心衰
-
>450米:轻度心衰
标准方案指南:https://www.thoracic.org/statements/resources/pfet/sixminute.pdf
6分钟步行试验分级表
步行距离 |
心衰程度 |
Weber分级对照 |
NYHA分级 |
---|---|---|---|
>450米 |
轻度心衰 |
A-B级 |
Ⅰ-Ⅱ级 |
300-450米 |
轻中度心衰 |
B级 |
Ⅱ级 |
150-300米 |
中度心衰 |
B-C级 |
Ⅱ-Ⅲ级 |
<150米 |
重度心衰 |
C-D级 |
Ⅲ-Ⅳ级 |
💡 笔者提示
6分钟步行试验看似简单,但标准化很重要。要求患者以自己的速度步行,不能跑步,可以中途休息但计时不停。我的经验是第一次测试前要让患者熟悉场地,因为紧张或陌生环境会影响结果。
西雅图心衰模型(SHFM)包括年龄、性别、体重、NYHA分级、ACEI使用、血钠等24个项目,预测心衰患者的1-3年生存率。预测准确性达到ROC AUC 0.729的水平。
官方网站:https://depts.washington.edu/shfm/
评分工具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急性期评估时,Killip分级、Forrester分级和ADHERE评分最实用,能快速指导治疗策略。对于急性心梗患者,Killip分级的动态变化往往比单次评估更有价值。
慢性期管理中,NYHA分级结合MAGGIC评分能较好地评估预后。生活质量评估建议常规使用KCCQ,特别是在调整治疗方案时。
门诊随访重点关注功能状态变化,6分钟步行试验是很好的客观指标。对于稳定期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生活质量评估很有价值。
终末期评估时,INTERMACS分级对于MCS时机选择和心脏移植评估特别重要。通常INTERMACS 1-3级患者需要考虑紧急干预。
特定人群如糖尿病患者,TRS-HF和WATCH-DM评分有特殊价值。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特别关注MAGGIC评分中的肌酐因子。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衰# #评分量表#
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