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 BAP1 基因突變與惡性間皮瘤:家族性病例的臨床特征與新認知
研究重點解決了BAP1+/-誘發的間皮瘤與散發性間皮瘤的區別、生物學行為、診斷特點及患者預后,試圖為相關患者提供精準診療路徑。
MedSci原創 - 間皮瘤,BAP1+/- - 2025-07-15
特別關注|HMGCR在肝臟疾病中的作用
本文將簡單介紹膽固醇代謝的過程、HMGCR降解調控和抑制劑的應用,以及HMGCR在不同肝臟疾病中的作用,以期為科研與臨床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治療方向。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肝病,膽固醇代謝 - 2025-07-09
抑郁伴軀體疼痛如何選擇合適的藥物?
慢性疼痛是抑郁癥獨立危險因素,兩者形成惡性循環。米那普侖作為 5-HT/NE 雙通道抑制劑,可改善慢性疼痛及共病的抑郁,且不良反應少。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抑郁癥,慢性疼痛 - 2025-07-01
Nature Genetics:如何讓新藥研發成本降低?研究揭示基因數據的“省錢”秘訣
研究利用芬蘭基因庫數據,通過多基因評分和孟德爾隨機化 “克隆” 心血管 RCT,驗證真實世界數據模擬試驗可行性,為優化試驗設計提供新方法。
生物探索 - 隨機對照試驗,真實世界數據 - 2025-06-24
Brain:極限運動與男性ALS發病之間的關系——mTOR信號通路的關鍵作用
極端運動相關的基因與已知的ALS風險基因并無顯著重疊,進一步驗證了運動與ALS之間確實存在基因-環境相互作用,而非共用相同的遺傳基礎。
MedSci原創 - mTOR,ALS - 2025-06-22
【醉翁之藝】接受硬膜外鎮痛后發生產時發熱產婦的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基因多態性研究:一項前瞻性、多中心孟德爾隨機試驗
英格蘭和威爾士的EPIFEVER-2前瞻性研究顯示,遺傳預測的IL-1Ra水平與接受硬膜外分娩鎮痛產婦的產時發熱、抗生素使用及剖宮產率無顯著關聯,為探究硬膜外相關發熱機制提供基因層面新證據。
古麻今醉網 - IL-1,硬膜外鎮痛 - 2025-06-22
Clin Kidney J:臨床評估肥胖人群腎功能時,需警惕eGFRcrea可能高估、eGFRcys低估真實GFR
肥胖對基于胱抑素C的eGFR(eGFRcys)存在因果負效應(BMI/WC每升高1 SD,eGFRcys降低3.1%~3.8%),而肌酐法(eGFRcrea)因肌肉代謝干擾呈現虛假正相關。
MedSci原創 - 腎功能,肥胖人群 - 2025-05-18
Molecular Psychiatry:免疫相關生物標志物在主要精神、神經發育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驅動作用及潛在新藥靶點
研究鑒定出29種免疫生物標志物與7種神經精神疾病存在潛在因果關系,其中20種具有治療潛力,包括ACE、AGER和CD40等已有藥物或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靶點。
MedSci原創 - 藥物靶點,神經精神疾病,孟德爾隨機化,免疫生物標志物 - 2025-04-27
抑郁癥研究熱點:免疫炎癥假說的最新進展
近 10 年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炎癥生物標志物水平顯著升高,其或通過多種機制致病,還可指導治療,部分抗炎藥物輔助治療有效,但仍需研究個性化方案 。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抑郁癥,炎癥生物標志物 - 2025-04-25
ERJ | 解碼復雜性:特發性肺纖維化合并癥的機制見解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常見的進行性肺部疾病,通常表現為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和肺功能下降。盡管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但廣泛認為IPF的發生與多種環境、遺傳以及免疫因素密切相關。
MedSci原創 - 特發性肺纖維化 - 2025-04-10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蛋白質組學與代謝組學聯手探索抑郁癥機制
47種血漿蛋白質與抑郁癥狀或p因子顯著相關,其中接觸蛋白-1和肥大/干細胞生長因子受體Kit與纈氨酸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響p因子水平。這些蛋白質主要富集于免疫和神經發育相關通路。
MedSci原創 - 抑郁癥狀,多組學分析,血漿蛋白質 - 2025-04-08
白癜風免疫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細胞免疫中,多種T細胞、樹突狀細胞及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發揮作用。體液免疫中,存在自身抗體和抗原,干預免疫機制或成治療方向。
海龍話皮 - 白癜風,免疫發病機制 - 2025-03-28
好文推薦 | 西藏地區帕金森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主要評估在西藏高原環境中帕金森病患者的焦慮抑郁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為在高原地區正確認識、評估、治療帕金森病焦慮抑郁提供參考。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 帕金森病,焦慮抑郁狀態 - 2025-03-26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多組學視角揭示精神障礙相關基因通路在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四個關鍵基因及其下游通路中,QDPR和HP與IBD風險增加相關,而DBI和MAX則對UC具有保護作用。這些發現為未來腸-腦軸疾病的干預和治療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MedSci原創 - 炎癥性腸病,精神障礙,孟德爾隨機,腸-腦軸 - 2025-03-25
不僅恢復肌肉力量,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最新研究發現,逆轉肌肉減少癥好處多
哈醫大團隊研究表明,肌肉減少癥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其病情進展增加發病風險,逆轉則降低風險,還分析了二者關聯及性狀因果關系,強調篩查和預防必要。
醫學新視點 - 心血管疾病,肌肉減少癥 - 2025-03-12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0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