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伴躯体疼痛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2025-07-01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发表于上海

慢性疼痛是抑郁症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形成恶性循环。米那普仑作为 5-HT/NE 双通道抑制剂,可改善慢性疼痛及共病的抑郁,且不良反应少。

慢性疼痛是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又会通过中枢敏化机制放大疼痛感知,形成恶性循环。2015英国精神药理学会BAP《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指南》提出,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非常普遍,疼痛症状和合并症状的逐渐严重与抗抑郁药的低应答性相关,抑郁复发的风险更大,且自杀率提高。

抗抑郁药治疗慢性疼痛的可能机制

2025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IF=11.7)发表的研究揭示了疼痛与抑郁共病的 “炎症-遗传” 双重机制。研究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B)43 万余参与者的 14 年随访数据,结合孟德尔随机化与中介分析发现:各部位急慢性疼痛均显著增加抑郁风险,且慢性疼痛关联强度高于急性。其中,多部位慢性疼痛(尤其是全身疼痛、面部疼痛及胃痛)可使抑郁风险最高飙升 2.91 倍,且疼痛部位数量与抑郁风险呈非线性正相关。机制上,遗传因素通过调控疼痛易感性参与共病发生,而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CRP)可介导 14.6% 的共病风险,成为潜在治疗靶点。此外,中性粒细胞等 6 种炎症标志物也部分介导了疼痛向抑郁的转化。该研究首次证实疼痛与抑郁的因果关联,并指出靶向炎症通路或成为同时改善疼痛与抑郁的潜在治疗策略。

图片

身体八个部位的疼痛与抑郁风险的关联

而抗抑郁药治疗慢性疼痛其主要机制可能:增加脊髓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或者作用于蓝斑,直接抑制疼痛,激活受损的下行去甲上腺素能抑制系统;亦或者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和5-HT含量,辅助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抑制作用。

关于米那普仑治疗纤维肌痛的机制可能是:5-HT与NE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下行抑制通路的调节,同时抑制5-HT与NE再摄取可能是降低持续疼痛的机制。米那普仑作为更为均衡的5-HT/NE双通道抑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疼痛,并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疲劳、躯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图片

米那普仑治疗成人慢性疼痛的突出表现

米那普仑作为更为均衡的5-HT/NE双通道抑制剂,其抗抑郁的效果已被证实,且已被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近年来,米那普仑在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部分证据如下:

1、2009年美国FDA已经批准米那普仑用于治疗纤维肌痛。2011年《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到了米那普仑,25-100mg/天。2021年《纤维肌痛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推荐米那普仑为一线药物治疗方案。

2、2011年美国老年病学会《老年人持续疼痛的药物治疗指南》推荐米那普仑作为治疗慢性疼痛辅助用药。

3、加拿大CANMAT临床指南《成人抑郁症的管理》提到,躯体化症状(如躯体疼痛、疲劳)经常伴随抑郁发作。躯体症状尤其是躯体疼痛的出现,与抑郁症的不良后果相关。对于治疗伴躯体症状(主要是疼痛)的抑郁症,指南推荐使用SNRIs药物等。而米那普仑作为SNRIs治疗抑郁一线推荐药物,推荐剂量为100mg。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12%)、头痛(10%),远低于度洛西汀(20%)、文拉法新(37%),且不增加体重和影响男性性功能。

图片

4、2018年中国《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一线推荐SNRIs类抗抑郁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痛。

5、研究表明,米那普仑100毫克/天和200毫克/天与安慰剂进行比较,米那普仑200毫克/天可显著改善疼痛、疲劳、认知功能。

图片

综上所述,米那普仑的5-HT/NE双通道机制可同时改善疼痛、疲劳和认知障碍,是慢性疼痛共病抑郁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 H Bonilla-Jaime, et al  Depression and pain: use of antidepressants,Curr Neuropharmacol. 2022 Feb 17; 20(2): 384–402.

2. 韩敏.米那普仑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9):81-82.

3. Mease, P., Clauw, D., Gendreau, et al. (2009).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36, 398 - 409.

4. Jiang R, Geha P, Rosenblatt M, et al. Sci Adv. 2025 Apr 4;11(14):eadt108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576, encodeId=81af22e15761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fd52535e38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疼痛#</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573, encryptionId=fd52535e38b, topicName=慢性疼痛), 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01 13:08:56 CST 2025, time=2025-07-0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0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抑郁症治疗的新突破!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布:解郁一号方调节神经环路,开启抑郁症治疗新篇章!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 JY-I在抗抑郁方面的潜在机制,为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药物:抗抑郁药物研发新方向​

抑郁症危害大,传统药物局限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ABA)异常与抑郁相关,以其为靶点的药物如艾司氯胺酮、祖拉诺酮等展现潜力,需深入研究促临床应用。

J Ethnopharmacol:栀子豉汤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栀子豉汤(ZZCD)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

European Psychiatry:多模态研究揭示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神经 - 生理多层次机制

抑郁症患者对积极图片的效价评分更低,且在积极预期阶段表现出前扣带回皮层和右侧脑岛的过度激活。健康对照组在情绪预期阶段的皮肤电反应更强,而患者组对负面图片的生理反应更强烈。

专家点评 | 关注快感缺失评估,提升抑郁症诊疗精度

忧郁 / 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以愉快感丧失为核心,分消费性和期待性快感缺失,国内抑郁患者中占比 53.4%,女性达 81.3%。SHAPS 和 DARS 量表可辅助评估,新型抗抑郁药治疗效果更优。

一文详解酒精依赖对抑郁症的影响

酒精与抑郁常共病,酒精可抑制递质释放诱发抑郁,抑郁者又易借酒缓解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杏仁核中 Menin-GAT1 通路是关键机制,酒精还会降低抗抑郁药疗效。

喹硫平VS锂盐:增强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2025 年数据显示中国抑郁障碍患者数增长,TRD 治疗棘手。《柳叶刀・精神病学》研究表明,喹硫平较锂盐增效治疗 TRD 疗效更优,两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需结合患者症状选择用药。

JAMA子刊:新药快效抗抑郁,1周症状即有所改善!

基于本次研究带来的具有希望的结果,目前临床已开展一项3期研究,以更充分地评估azetukalner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疗效。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从偏倚机制到改进路径,激素避孕与抑郁症研究的五大方法学陷阱

研究揭示激素避孕与抑郁关联的矛盾结论主要源于方法论缺陷,包括健康用户偏倚、时间零点错位、非依从性处理不当以及时变效应建模不足。改进需采用新使用者设计、动态统计模型和前瞻性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