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极限运动与男性ALS发病之间的关系——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作用

2025-06-2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极端运动相关的基因与已知的ALS风险基因并无显著重叠,进一步验证了运动与ALS之间确实存在基因-环境相互作用,而非共用相同的遗传基础。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元的逐渐退化。长期以来,身体运动与ALS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但这一课题存在较大争议。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哪些个体可能在极端运动条件下易患ALS,因为过度回避运动可能带来更多不利影响。因此,探索运动与ALS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极端运动是否会增加ALS的风险,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多种互补策略,深入探讨了极端运动与ALS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方法,并结合多个基于问卷的运动量调查,开展了多项研究。特别是在UK Biobank数据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运动习惯与ALS症状首次出现之间的时间关系。此外,研究还聚焦于“极限运动”,即每周进行超过6小时的高强度运动或超过12小时的任何娱乐性运动,以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

结果表明,男性在进行极限运动时,ALS的风险与运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而女性则没有类似的联系。研究还发现,男性极限运动与一些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基因的功能缺失变异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在ALS患者的脊髓中也表现出差异性表达。mTOR信号通路已被证明对运动神经元具有选择性益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保护。然而,极端运动可能会通过这种机制的失效,导致神经毒性,从而加剧ALS的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极端运动相关的基因与已知的ALS风险基因并无显著重叠,进一步验证了运动与ALS之间确实存在基因-环境相互作用,而非共用相同的遗传基础。这一发现对于理解ALS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示我们,环境因素(如极限运动)在ALS的发病中可能起着独特的作用,而非单纯由遗传决定。

虽然目前我们尚未能够针对个体提供关于运动和ALS风险的具体建议,但这项研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未来,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进一步探讨mTOR信号通路如何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影响运动神经元的健康,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运动干预策略,减少极限运动带来的潜在风险。这一研究不仅为ALS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制定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Pamela J Shaw, Extreme exercise in males is linked to mTOR signalling and onset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Brain, 2025;, awaf23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445, encodeId=c20222e0445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e01123280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mTOR#</a> <a href='/topic/show?id=69e823664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L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66, encryptionId=69e823664e, topicName=ALS), TopicDto(id=12328, encryptionId=9e011232806, topicName=mTOR)],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22 22:41:19 CST 2025, time=2025-06-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2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mTOR# #ALS#

    0

相关资讯

Cell丨张宏组揭示mTOR调控相变以及自噬性降解的机制——李丕龙解读

张宏老师课题组以秀丽线虫作为模式动物,鉴定了一系列多细胞生物特异的自噬新基因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同时建立了线虫发育过程中自噬活性调控机制的模型。他们发现在线虫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有许多蛋白聚合体是被自噬作用选择性地降解,包括了特异存在于生殖细胞中的P颗粒(P granules)。举几个例子,他们克隆了SEPA-1,一个介导P颗粒被自噬系统选择性降解的关键受体因子(Cell,2009);他们与清华大学俞

CLIN CANCER RES:靶向TFE3/IRS-1/PI3K/mTOR轴治疗易位肾细胞癌

易位肾细胞癌(t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亚型,与TFE3,TFEB或MITF基因融合有关,对RCC的标准治疗无反应。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标。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这一问题。

Blood: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病的mTOR激活增强

在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病(iMCD)中,mTOR通路被过度激活,并被作为候选新型治疗靶点。 mTOR在iMCD中的激活程度与mTOR驱动的自身免疫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的相似。

Nat Commun: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揭示乳腺癌的易感性和mTOR/Hippo协同潜在靶向治疗策略

乳腺癌作为影响全球妇女的一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Cell子刊:癌症治疗专用代餐?可阻止三阴乳腺癌进展和癌症干细胞逃逸!

Cell Metab:模拟禁食饮食可以阻止三阴乳腺癌和癌症干细胞逃逸

Blood:UCH-L1绕过mTOR促进蛋白质合成和MYC诱导型淋巴瘤的发生

中心点:UCH-L1通过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结合和促进其组装来刺激蛋白质翻译。UCH-L1及其催化活性,对MYC诱导的小鼠淋巴瘤至关重要。摘要:mTOR是细胞增殖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mTOR依赖其结合伴侣,是两种复合物的核心——促进蛋白质合成(mTOR复合物1;mTORC1)和促进存活/增殖信号(mTORC2)。mTORC1下游的蛋白质合成在MYC驱动的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抑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

Exp Eye Res:MicroRNA-218-5p通过PI3K / Akt / mTOR信号通路靶向EGFR抑制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天津市眼科医院的Han S等人近日在Exp Eye Re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工作。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可引起各种眼表症状。微RNA在各种眼部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对于microRNA在翼状胬肉中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很少研究。他们的研究旨在分析人的翼状胬肉组织和培养的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hPECs)中miR-218-5p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关系。另外,他们还首次发现

Blood: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靶点——新型CDK9复合物!

中心点:CDK9与mTOR复合物胞内原件的不同部位结合,形成CDK9-mTOR样复合物(CTORC1和CTORC2)。CTORC1控制对白血病发生重要的基因的转录,而CTORC2调控mRNA的翻译。摘要: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mTOR信号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存活优势,从而促进恶性表型。为了提高我们对mTOR信号激活因子的认识,鉴别新的治疗靶点,Elspeth M. Beauchamp等人通过蛋

A&R:Notch-1在高安动脉炎患者MTOR过度活跃和血管炎症中的关键作用

来自Takayasu动脉炎(TA)患者的CD4+ T细胞中Notch-1的表达升高,导致mTORC1过度活跃和促炎T细胞分化。靶向Notch-1是TA临床管理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Gastroenterology:mTORC1/2聚集在Arp2/3复合体上促进腺泡→导管化生→早期胰腺癌转化进展

致癌基因Kras通过以肌动蛋白为基础的形态发生过程-腺泡-导管化生(ADM)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肿瘤转化,并导致胰腺导管腺癌(PDAC)。mTOR复合物1(mTORC1)和2(mTORC2)分别含有Rp

拓展阅读

举杯无力、脚步蹒跚,这种罕见病竟偷走了他的美好人生

38 岁的王先生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介绍了 ALS 相关知识,包括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强调虽无法治愈,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利用神经退行性标记物对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诊断评估

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标记物水平可显示ALS中正在进行的神经退行性过程,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可能会补充现有的ALS诊断标准。

Annals of neurology |北医三院樊东升团队:中性粒细胞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发病风险有关

中性粒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衍生指标(NLR 和 SII)的增加与 ALS 患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语音作为 ALS 和 FTD 的新诊断工具

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语言会逐渐发生变化。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即使是最轻微的变化也可以成为诊断的依据。

NEJM:反义寡核苷酸Tofersen治疗SOD1突变相关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对于SOD1突变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接受Tofersen治疗可降低脑脊液中SOD1和血浆中神经丝轻链的浓度,但没有改善临床终点

JNNP:ALS基因突变的系统评估,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目前的在揭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复杂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然而,要衡量ALS空间中这些基因进步的影响并不容易。在专家中心看到的ALS患者中突变携带者率的估计可能会出现偏差。这种知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