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閱讀
Nature Medicine:癌癥診斷的“獨行俠”:RNA測序如何憑一己之力改寫游戲規則
研究表明靶向 RNA 測序可作為癌癥分子診斷的 “獨行俠”,能高效檢測基因融合、突變等,指導治療,簡化流程,適配臨床樣本。
Nat Med:中山大學徐瑞華/邱妙珍研究介紹了SHR-A1904在晚期或轉移性胃食管交界處癌患者中的研究結果
該研究開展了一項首次人體三階段 I 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 SHR-A1904 在 95 例經治 CLDN18.2 陽性晚期 G/GEJ 癌患者中的療效。
Nature Medicine:破譯衰老與遺忘的密碼:一部前所未有的“人體蛋白質地圖集”如何改寫神經科學的未來
全球神經退行性疾病蛋白質組學聯盟構建大型數據庫,發現多種疾病相關蛋白特征及器官衰老差異,助力診斷與藥物研發。
Nature Medicine:如何用“病理學GPT”顛覆肺癌診斷,讓三周等待縮短為44分鐘?
EAGLE 模型可快速從肺腺癌病理切片中檢測 EGFR 突變,泛化能力強,優化診斷流程,減少檢測需求,具臨床轉化價值。
Nat Med:北京大學魯智豪研究發現BL-B01D1治療轉移性食管鱗癌療效顯著且安全可控
該研究展示了 BL-B01D1 在 82 例既往接受過 ESCC 治療的患者中進行的 I 期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單次用藥,甘油三酯降低近70%!《自然-醫學》:新藥強效降低多種致動脈硬化的血脂指標
1 期試驗顯示,單克隆抗體 LY3475766 靶向 ANGPTL3/8 復合物,單次給藥可顯著降低多種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升高 HDL-C,安全性良好。
Nature Medicine:你的器官幾歲了?一管血揭示11個器官的“真實年齡”,大腦和免疫系統或是長壽的關鍵密鑰
研究構建 11 個器官 “年齡時鐘”,發現大腦和免疫系統年輕態與健康長壽強相關,多器官衰老增死亡風險,生活方式可影響器官年齡。
NAT Med:食管鱗癌靶向治療新星!我國雙抗ADC BL-B01D1突破免疫耐藥壁壘
在食管癌領域,"晚期食管鱗癌治療仍有50%困局"的說法正在被打破。
Nature Medicine:沒有安全閾值:你愛吃的加工肉、奶茶和炸雞,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研究表明,加工肉、含糖飲料和反式脂肪酸無安全攝入閾值,每日 50 克加工肉增 2 型糖尿病 30%、結直腸癌 26%,250 克含糖飲料增糖尿病 20%。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最新Nature Medicine,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偶聯物!
近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魯智豪教授和龔繼芳教授團隊合作,報告了BL-B01D1在既往接受多線治療的轉移性ESCC患者中的1b期研究結果,明確了其推薦二期劑量并初步驗證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廣醫一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泰諾麥博合作,最新Nature Medicine,破傷風新藥來臨!
破傷風被動免疫現有療法存在局限,siltartoxatug 作為重組單克隆抗體備受關注。3 期臨床試驗顯示,其提升抗破傷風中和抗體滴度效果優于 HTIG,安全性相似,有望成為新的有效替代療法。
全球千萬人被這類飲食謀殺!研究揭露:加工肉類 / 奶茶 / 反式脂肪的 “毒性” 比想象更可怕
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和反式脂肪酸即便低攝入也會顯著提升慢性疾病風險,研究通過證據權重法分析數千萬人數據,揭示其劑量 - 反應關系及致病機制,并給出避坑指南。
《Nature Medicine》:AAV mini-dystrophin基因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癥的1b期試驗結果
該研究集中于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這一基因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及其結果。
Nature Medicine:基因“快遞”與“迷你”補丁:一場對抗杜氏肌營養不良癥的里程碑式探索
DMD 的 1b 期試驗表明,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 基因療法能提升抗肌萎縮蛋白水平、改善運動功能,但 3 期試驗未達主要終點,研發終止。
Nature Medicine:滴血識天命:解碼血液中的“生命藍圖”,能否預見你的健康未來?
《Nature Medicine》研究繪制人類循環造血干細胞 “活地圖”,揭示其個體差異、衰老及性別影響,且基于此構建的模型可精準診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Nature Medicine | 上交上體清華等跨學科構建靈境:跨越 35 年光陰的探索傳承,REVERIE研究勾勒虛擬現實體育教學中青少年身心圖景
該研究創新性采用多維度評估體系,在傳統對照設計基礎上增設等強度真實運動參照組,系統解析了VR運動干預對超重肥胖青少年身-心-腦健康的復合效應,不僅涵蓋代謝指標,還包括了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及運動意愿等。
35% 的人吃米飯血糖爆炸!你的身體屬于哪種「碳水反應型」?
55 人研究發現,餐后血糖反應(PPGR)存在顯著個體差異,與胰島素抵抗、β 細胞功能、腸道菌群等相關,膳食纖維等緩解劑效果因人而異,多組學分析為精準營養干預提供依據。
研究揭秘:米飯、面條、粗糧和豆類,到底哪種主食更健康?
斯坦福大學研究發現,個體對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反應差異顯著,傳統升糖指數(GI)無法反映這種差異,且緩解劑效果與胰島素敏感性相關,提示需基于代謝特征制定個性化飲食。
Nature Medicine:阿里聯手浙腫發布全球首個胃癌影像篩查AI模型,平掃CT+AI實現大規模胃癌早篩
浙江省腫瘤醫院與阿里達摩院研發的胃癌影像篩查 AI 模型 DAMO GRAPE 登《Nature Medicine》,用平掃 CT 識別早期胃癌,提升檢出率,具衛生經濟學優勢。
Nature Medicine:告別“油膩肝”!12周見證肝臟“瘦身”奇跡,TERN-501或將改寫MASH治療格局
研究顯示,高選擇性 THRβ 激動劑 TERN-501 在 IIa 期試驗中可顯著降低 MASH 患者肝臟脂肪含量,6mg 劑量組降幅達 44.8%,且安全性良好,為 MASH 治療帶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