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魏華/喻翠云/王俊團隊AHM:自適應II型ICD銠配合物納米平臺用于成像導航的癌癥免疫治療
研究開發(fā)出自適應銠(I)配合物納米平臺,可靶向內質網誘導 II 型 ICD,實現近紅外成像導航免疫治療,腫瘤抑制率達 91.2%。
【論著】|分次內CBCT影像引導技術引入DIBH在左側乳腺癌放療中的意義
本研究將分次內CBCT引入DIBH,并分析其與分次前CBCT的偏差差異以及相關性,探討分次內CBCT引入DIBH在左側乳腺癌放療中的應用價值。
【衡道丨干貨】2025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 ——肝癌
《2025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肝癌》已更新。其中詳細介紹了肝癌的流行病學、肝癌的病理學診斷、肝癌的臨床診斷及路線圖等內容。
Mol Cancer:中南大學楊明華等團隊揭示了將脂質和葡萄糖代謝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凋亡抵抗聯(lián)系起來的代謝通路
該研究發(fā)現鞘磷脂(SM)升高是ALL的一個關鍵代謝改變,并通過CASP3(胱天蛋白酶3)乳酰化作用促進細胞凋亡抵抗。
Science:人類首次實現:用“專屬食物”精準遙控腸道內的活體藥物
研究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細菌,使其依賴紫菜聚糖定植并降解草酸鹽,實現可控腸道定植與清除,人體試驗顯潛力但需解決突變等問題。
問診反饋:這位結友問遍了國內許多知名專家,來看看誰的判斷最為準確
37 歲女性發(fā)現肺多發(fā)結節(jié) 1 年半,左下葉混合磨玻璃結節(jié)考慮微浸潤性腺癌,專家對隨訪或手術意見不一,術后病理證實為微浸潤性腺癌,提示需權衡風險決策。
【Leukemia】CAR-T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復發(fā)模式探析
多中心學者開展回顧性研究,旨在明確CAR-T治療后復發(fā)的類型及其比例,以及評估復發(fā)時EMD的發(fā)生頻率及其與生化指標變化的關系。
術后2年隨訪|MemoSorb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治療房間隔缺損病例分享
9 歲男童患繼發(fā)孔型房間隔缺損,經皮植入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術后 2 年完全降解,房間隔重塑正常,無殘余分流,效果可靠。
理論學習:肺癌新輔助治療后的切除范圍需要按治療前還是按治療后?
專家共識指出,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治療后,切除范圍需依據術中病理及術后 ypTNM 分期(按殘存腫瘤調整),而非治療前范圍,以確保 R0 切除。
CAR-T治療AML的挑戰(zhàn)及解決策略
CAR-T 療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面臨抗原逃逸、腫瘤微環(huán)境抑制等挑戰(zhàn),雙靶點設計、基因編輯等策略或可改善療效與安全性。
【論著】|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基因變異特征與18F-FDG PET/CT SUVmax的關系解析及其臨床意義
本研究旨在分析DLBCL的分子遺傳學特征與治療前經18F-FDG PET/CT檢測的基線SUVmax值之間的相關性,及其與臨床病理學特征、R-CHOP治療反應的相關性,并探討其潛在的臨床意義。
Nature:填補92%組裝缺口!65個近乎完整人類基因組發(fā)表,深度解析復雜遺傳變異
研究通過長讀長測序等技術構建 130 個單倍型基因組,填補 92% 組裝缺口,解析復雜結構變異及著絲粒等區(qū)域,提升泛基因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