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切除范围需要按治疗前还是按治疗后?
14小时前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发表于上海
专家共识指出,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切除范围需依据术中病理及术后 ypTNM 分期(按残存肿瘤调整),而非治疗前范围,以确保 R0 切除。
查阅《早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的共识建议》、《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等专家共识,综合意见基本上是如下这样:
1、切除范围的确定依据新辅助治疗后,需进行术中病理评估:新辅助治疗后,外科医生应使用术中冷冻切片技术评估切除边缘的完整性和淋巴结受累情况,以确保R0切除(显微镜下切缘阴性、淋巴结阴性)。随着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外科医生可能需要对更多淋巴结阳性或肿瘤较大的患者扩大肺切除范围,这取决于治疗后肿瘤的实际残存情况。
2、病理分期调整为治疗后状态: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分期(ypTNM分期)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其中: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应调整为残存肿瘤的大小(ypT)。如果残存肿瘤呈散在多灶分布,则ypT = 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 × 瘤床最大径。N分期(淋巴结状态)基于淋巴结内有无残存活肿瘤细胞确定。例如,如果治疗后原发灶达到完全病理缓解(pCR,即无残存活肿瘤细胞),应避免全肺切除术;若残存肿瘤较大或淋巴结阳性,则需扩大切除范围。
3、术后病理反应指导切除决策:病理报告需详细评估治疗后残存活肿瘤细胞的百分比(以10%为增量)、坏死和间质比例,总和为100%。重大病理缓解(MPR)定义为原发灶残存活肿瘤细胞≤10%,无论淋巴结状态;完全病理缓解(pCR)要求原发灶和淋巴结均无残存活肿瘤细胞。ypTNM分期较治疗前临床分期更精准,直接影响后续手术和辅助治疗决策。
4、核心结论:切除范围依据治疗后病理状态,新辅助治疗后的切除范围(如是否扩大肺叶切除或避免全肺切除)需基于术中冷冻切片和术后ypTNM分期的评估结果,而非治疗前的肿瘤大小或分期。这确保了R0切除率并优化患者预后。
是这样吗?但以前新辅助化疗后的切除范围问过许多大咖,都说该按治疗前的范围😀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3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