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樂觀者總“所見略同”?悲觀者卻“思緒萬千”?PNAS(9.4):想象未來時,樂觀者神經活動整齊劃一,悲觀者卻缺乏統一性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第一次從神經科學角度,揭開了樂觀主義者如何在大腦中“構建美好未來”的秘密。
MedSci原創 - 神經機制,樂觀 - 2025-07-24
慢性意識障礙(pDoC)命名與分類更新 | 指南導讀
慢性意識障礙(pDoC)指腦損傷后意識喪失超 28 天,分植物狀態 / 無反應覺醒綜合征、最小意識狀態等,需多模態評估,治療以綜合干預為主,涉及倫理與多學科協作。
神經科學論壇 - 慢性意識障礙,pDoC - 2025-07-14
Molecular Psychiatry:我國學者揭示血漿外泌體 miR-151a-3p 聯合多模態影像,重度抑郁障礙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
本研究系統整合了血漿外泌體miR-151a-3p表達與多模態神經影像數據,提出了一個結合分子與腦功能影像標志的MDD診斷模式,極大提升了分類準確率。
MedSci原創 - 重度抑郁癥,神經影像學 - 2025-07-10
Nature: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研究人員開發出計算模型 Centaur,基于 Psych-101 數據集訓練,能精準預測人類在 160 個心理學實驗中的行為,其內部表征與人類大腦活動更對齊,為構建認知大一統理論奠定基礎。
生物探索 - 計算模型,認知科學 - 2025-07-07
中風治療重大突破!IF 18.2 協和醫院發布:人參皂苷 Rg1 納米脂質體靶向中風損傷,重塑腦功能!
這種系統利用中性粒細胞膜的天然靶向能力,將人參皂苷Rg1精確遞送至腦損傷部位,從而實現治療效果。
MedSci原創 - 中風,人參皂苷Rg1 - 2025-07-05
綜述|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并發認知障礙及情緒異常研究進展
本文旨在系統性梳理PitNETs各分型患者精神心理異常的流行病學特征、病理機制及臨床管理進展,旨在為早期識別、精準評估和多學科干預提供參考。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精神心理異常 - 2025-06-27
帕金森?。篵ody-first 與 brain-first之辨
帕金森病存在 “體優先” 和 “腦優先” 兩種發病假說,前者可能始于周圍自主神經系統,后者始于腦內特定核團,二者在病理特征、臨床癥狀、影像學表現等方面存在差異,或為精準治療提供方向。
神經科學論壇 - 帕金森病,腦優先 - 2025-06-27
綜述|暴食障礙神經心理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揭示了暴食障礙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會影響個體的心理機制,如個體習慣性行為失衡,以及情緒調控功能失調等,心理學方面行為的功能失調又會反過來影響神經生物學方面的表現。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暴食障礙,神經心理機制 - 2025-06-26
Nature Neuroscience:大腦神經網絡剛性如何塑造自閉癥行為,新技術或帶來治療曙光
本研究創新采用實時腦狀態監控結合TMS的BDNS技術,針對特定腦狀態(吸引子態)精準施刺激,以探究調控神經剛性對自閉癥各維行為改變的因果效應及其潛在腦網絡機制。
MedSci原創 - 自閉癥,大腦神經網絡剛性 - 2025-06-19
Nature Methods:解密大腦“社交網絡”:我們真的讀懂了腦信號的“悄悄話”嗎?
《Nature Methods》研究對 239 種腦功能連接統計方法基準測試,發現方法選擇顯著影響結果,精度類方法在捕捉腦網絡拓撲、結構 - 功能耦合等方面表現更優,為腦科學研究提供工具選擇指南。
生物探索 - 功能磁共振成像,腦功能連接 - 2025-06-17
有很多人認為果糖不健康,你能全面分析一下果糖對健康的影響?
天然果糖(水果/蜂蜜)與工業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在代謝路徑上完全一致,但實際健康影響差異巨大
MedSci原創 - 水果,果糖 - 2025-06-16
European Psychiatry:多模態研究揭示抑郁癥情緒失調的神經 - 生理多層次機制
抑郁癥患者對積極圖片的效價評分更低,且在積極預期階段表現出前扣帶回皮層和右側腦島的過度激活。健康對照組在情緒預期階段的皮膚電反應更強,而患者組對負面圖片的生理反應更強烈。
MedSci原創 - 抑郁癥,情緒,腦島 - 2025-06-16
Nature Methods:大腦“羅塞塔石碑”問世:Krakencoder破譯連接組通用語言,開啟神經科學大統一時代
研究推出 Krakencoder 工具,可將不同 “風味” 的大腦連接組數據(結構 / 功能連接)翻譯并融合至統一潛空間,精準保留個體差異,提升跨模態預測能力,為大腦連接研究提供通用框架。
生物探索 - 功能連接,大腦連接組 - 2025-06-14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