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前颞叶网络超连接——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机制

2025-06-2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了前颞叶网络的过度连接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和临床进展密切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障碍便是我们对其病理生理及进展的理解尚不完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内侧颞叶网络的功能异常,尤其是前颞叶(AT)和后内侧(PM)系统,这些网络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整个谱系中表现出明显的功能连接改变,可能在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如此,这些网络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具体变化和它们的临床相关性仍未得到全面的理解。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单中心的纵向数据集,研究对象为261名涵盖整个成人生命周期的参与者,包括认知功能正常的成年人(19-85岁,n=209),以及符合阿尔茨海默病前驱期(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痴呆(n=26)的患者。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次访问,考察从正常老化到阿尔茨海默病各阶段的功能连接变化。研究者使用了多种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包括结构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氟贝他匹(Florbetapir)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扫描,以及全球认知评估。参与者接受了最多三次随访,随访时间最长可达47个月。

研究者通过基于种子的分析方法,使用了内嗅皮层和海马旁回作为种子,分析了前颞叶(AT)和后内侧(PM)两个神经网络的功能连接情况。通过广义加法模型和线性混合模型,研究者评估了年龄特异性效应和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改变。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包括脑内淀粉样蛋白摄取、葡萄糖代谢、海马体积、全球认知功能、诊断分期和痴呆发作时间等病理和临床严重性标志物。

研究结果揭示了与正常衰老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不同连接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成年期,研究人员发现后内侧网络的连接逐渐减少,而前颞叶网络的连接则发生了更为微妙的变化。具体来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现出前颞叶网络的超连接现象,而后内侧网络的连接则未出现明显的全局性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痴呆患者的前颞叶网络连接性明显高于正常老年对照组,并且与患者的淀粉样蛋白负荷、葡萄糖代谢低下、海马萎缩及全球认知缺陷呈正相关。此外,前颞叶网络的高连接性与MCI患者向阿尔茨海默痴呆的进展速度相关,即前颞叶网络超连接的程度越高,疾病进展越快。

这项研究通过全面的分析方法揭示前颞叶网络的过度连接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和临床进展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见解,帮助我们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级联事件及其从正常衰老到痴呆的转变过程。前颞叶网络的功能过度连接,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中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此外,这一研究还为未来的预后工具和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方向,特别是针对这些特定网络的改变,或许可以发展出新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Robin de Flores, Anterior-temporal network hyperconnectivity is key to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ageing to dementiaBrain, Volume 148, Issue 6, June 2025, Pages 2008–202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510, encodeId=11ee22e05107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2b6100e59e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额颞叶痴呆#</a> <a href='/topic/show?id=5c73850113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脑网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011, encryptionId=5c73850113b, topicName=脑网络), TopicDto(id=100759, encryptionId=b2b6100e59ec, topicName=额颞叶痴呆)],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n 23 11:10:07 CST 2025, time=2025-06-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3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第52届IPA大会:双相情感障碍与额颞叶痴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FTD对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影像学和遗传学的后续研究可以阐明这些主要疾病之间可能的相关性,并可能对发病机制和治疗产生影响。

Nature Medicine:血浆外泌体:揭示额颞叶痴呆(FTD)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分子诊断新标志物

该研究表明,血浆EV中的TDP-43和3R/4R Tau比例可以作为FTD、FTD谱系疾病和ALS的分子诊断标志物,为监测疾病进展和临床试验中的目标实现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Neurology:额颞叶变性中TMEM106B对脑容量和认知的基因特异性影响

本研究确定了存在GRN和C9orf72致病变异时TMEM106B与灰质体积和认知的关联。

Neurology: AI语音分析破解痴呆症诊断难题, 精准区分额颞叶痴呆亚型

当前FTD诊断仍高度依赖昂贵的PET扫描或脑脊液检测,而语音分析只需一台录音设备即可完成

JAMA子刊:智能手机认知测试额颞叶变性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

智能手机可以为 FTLD 的远程评估提供可行、可靠、有效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并可以改善早期检测。

Brain:宣武神经内科团队揭示额颞叶痴呆临床亚型和主要症状的萎缩网络图

本研究定位了 FTD 中临床亚型和主要症状的常见网络,指导未来的 FTD 神经调控干预。

Alzheimer’s & Dementia:额颞叶痴呆症患者血浆中低聚 TDP-43 含量增加

通过 MDS 应用的 o-TDP-43 浓度可能是 SD-FTD (额颞叶痴呆) 诊断中的有用血浆生物标志物。

Alzheimer&Dementia:神经丝和颗粒体蛋白前体与额颞叶变性的萎缩有关

神经丝和颗粒体蛋白前体与结构成像相互作用确定为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Neurology病例:貌似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的Bing-Neel综合征

Bing-Neel综合征,这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一种罕见的弥漫性或肿瘤性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临床特征包括感觉或运动缺损、行为和认知改变,以及面部或动眼神经麻痹。

The Lancet Neurology:鼻喷催产素治疗额颞叶痴呆冷漠症的疗效

每三日一次的鼻喷催产素治疗在6周内显著改善了额颞叶痴呆患者的冷漠症状(冷漠评分平均改善–1.32分),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增加,显示其在冷漠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拓展阅读

Nature: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现一种新的淀粉样蛋白形成蛋白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TAF15淀粉样蛋白丝的形成与特征性折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建立了TAF15蛋白病。

ACTA NEUROPATHOLOGICA:前颞叶变性患者视网膜中的TDP-43病理学

本文发现为视网膜TDP-43聚合提供了机会,作为FTLD-TDP的生物标志物,使用非侵入性视网膜成像技术,目的是诊断和监测FTLD-TDP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