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性別偏見!BMJ發文:女性冠心病患者抗血栓治療獲益與男性一致
本研究旨在探索抗血栓治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性別相關療效與安全性差異。
MedSci原創 - 冠心病,抗血栓治療 - 2025-07-30
npj Digital Medicine:人工智能與智能手機視頻實現嬰兒癲癇痙攣自動識別
通過社交媒體公開視頻,構建了迄今最大規模的嬰兒癲癇痙攣(ES)視頻數據集,解決了罕見病數據稀缺問題。基于最新視覺Transformer基礎模型,結合LoRA微調技術,模型實現了高達0.96的AUC
MedSci原創 - 罕見病,嬰兒癲癇痙攣,嬰兒癲癇痙攣綜合征 - 2025-07-30
Trends in Genetics:從罕見病到常見病的轉化之路——基因變異如何引領新療法探索
罕見遺傳性疾病與常見復雜病癥共享核心分子機制,為精準醫療打開新思路。基因組學技術、人工智能和多組學的應用,驅動罕見病致病變異的功能解析,加速轉化至常見病治療策略的開發。
MedSci原創 - 基因變異,罕見病 - 2025-07-30
Adv Sci:河北醫科大學趙連梅/單保恩研究發現索拉非尼通過上調TRIM21抑制食管鱗癌生長
該研究發現TRIM21是一種新型的E3泛素連接酶,可靶向ID1在賴氨酸91位點進行K11連接的泛素化。
iNature - ESCC,Trim21 - 2025-07-30
Sci Adv:復旦大學黃錦海等團隊研究發現F-CD水凝膠有望成為治療干眼癥的有效方法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熱響應性、無金屬碳納米點 (CD) 水凝膠,稱為 F-CD 水凝膠,它對多種自由基(包括 OH-、O2??和?-DPPH)具有強大的中和能力。
iNature - 干眼癥,F-CD水凝膠 - 2025-07-30
綜述|癡呆患者跌倒風險及預測模型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老年期癡呆患者有更高的跌倒風險,可能與患者視空間受損、執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較差的營養狀態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關,跌倒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增加社會醫療負擔,亟須重視。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癡呆,認知障礙 - 2025-07-29
EASL 2025|MASLD研究熱度持續升溫:從遺傳機制到精準診療
為應對MASLD的診療挑戰,科研界持續探索其發病機制、早期診斷工具以及治療策略。遺傳學研究與新型生物標志物的發現,正為MASLD的精準診療打開新局面。
消化界 - MASLD,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 - 2025-07-29
Gut Microbes: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腸道菌群,短鏈脂肪酸缺乏揭示腸 - 腦軸病理新機制
本研究揭示了ADHD特別是聯合型患者腸道菌群顯著紊亂,益生菌產SCFAs的缺失成為腸–腦軸病理機制的核心環節。
MedSci原創 - 腸道菌群,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短鏈脂肪酸,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 2025-07-29
Adv Sci:中山大學夏建川等人研究揭示了EBV相關上皮癌中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免疫抑制的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在EBV相關上皮癌中,中性粒細胞的浸潤與含有顆粒酶B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s)的浸潤呈負相關。
iNature - 中性粒細胞,EBV相關上皮癌 - 2025-07-29
Adv Sci:廈門大學何偉等團隊研究發現RVLu@ICG構建結直腸癌精準治療新平臺
該研究介紹了一種新型的多功能熒光納米探針RVLu@ICG,該探針在第二近紅外(NIR-II)范圍內發射。
iNature - 結直腸癌 - 2025-07-28
Endocrine Reviews:胰島素抵抗在1型糖尿病中的病理生理學及臨床治療意義解析
本綜述全面解析了1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多器官參與機制,明確其非單純β細胞功能喪失的復雜病理背景,強調了胰島素抵抗作為心血管及代謝慢性并發癥重要致病因素的角色。
MedSci原創 - 胰島素抵抗,1型糖尿病 - 2025-07-27
論著|認知靈活性在抑郁癥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與自殺未遂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以伴與不伴SA的NSSI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為對象,探討NSSI、認知靈活性及SA的關系,從而為NSSI青少年的自殺預防和精準化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自殺未遂,非自殺性自傷 - 2025-07-27
【協和醫學雜志】生殖道微生物與輸卵管妊娠相關性研究進展
本文總結生殖道微生物與TP相關性研究進展,以期為臨床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協和醫學雜志 - 輸卵管妊娠,生殖道微生物 - 2025-07-27
【指南與共識】|化療相關腹瀉全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
本專家組基于國內外循證醫學證據,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對化療相關腹瀉的定義、發病機制、分類、評估、診斷、干預和預防進行充分的評估與討論,最終形成《化療相關腹瀉全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
中國癌癥雜志 - 化療,腹瀉 - 2025-07-27
Gut Microbes: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鍵調控者與 “時間 - 菌群調控” 新策略
宿主生物鐘與菌群節律雙向互作,受飲食時間顯著影響。
MedSci原創 - 心血管事件,動脈粥樣硬化,腸道菌群 - 2025-07-27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