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重癥管理的新進展
《Blood Reviews》近日發表綜述,探討了血液學領域重癥監護的演變情況,強調該領域的獨特并發癥、管理策略和未來發展方向(注:本文重點關注淋巴瘤、白血病和骨髓瘤)。
聊聊血液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 2025-07-22
JCO:86%肺癌患者腫瘤縮小!HER3 ADC藥物對多次治療失敗NSCLC患者展現優異療效
HER3靶向ADC藥物在非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后線治療中顯效,國際多中心I期研究顯示其客觀緩解率27.7%,疾病控制率74.5%,安全性良好。
MedSci原創 - 非小細胞肺癌 - 2025-07-18
小病拖成大病?男孩頭上長包竟查出罕見全身病!
6 歲男孩患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多癥(LCH),表現為顱頂腫塊、出血等,經病理及免疫組化確診,需依受累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MedSci原創 - 免疫組化,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多癥 - 2025-07-18
【骨麻征途】髖部骨折住院治療后社區居住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與非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阿片類藥物使用情況
本研究旨在調查因髖部骨折住院治療后出院的社區居住AD 患者與非 AD 患者在出院后 6 個月內阿片類藥物的使用率。
古麻今醉網 - 阿爾茨海默病,髖部骨折,阿片類藥物 - 2025-07-16
Nat Med:北京大學魯智豪研究發現BL-B01D1治療轉移性食管鱗癌療效顯著且安全可控
該研究展示了 BL-B01D1 在 82 例既往接受過 ESCC 治療的患者中進行的 I 期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iNature - 食管鱗狀細胞癌,BL-B01D1 - 2025-07-16
JTO:度伐利尤單抗聯合新輔助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結局的影響
本文重點報告了度伐利尤單抗加化療的手術相關結局,涵蓋手術實施率、手術方式、時機、根治性切除率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MedSci原創 - 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化療,度伐利尤單抗 - 2025-07-15
JCO:HER3的ADC藥物patritumab deruxtecan對多次治療失敗NSCLC患者,86%肺癌患者腫瘤縮小!
patritumab deruxtecan作為一種針對HER3的抗體偶聯藥物,展示了令人振奮的抗腫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MedSci原創 - 非小細胞肺癌,HER3抑制劑,HER3 - 2025-07-11
上交大章雪晴/新澤西理工許曉陽《自然·通訊》:布地奈德聯合可吸入脂質納米顆粒用于抗tslp納米體mRNA遞送治療類固醇抵抗性哮喘
該策略旨在實現甾體抗炎藥物與抗體藥物在肺部的靶向富集及協同作用,通過調控氣道炎癥微環境與阻斷TSLP介導的2型炎癥通路,為重癥難治性哮喘提供兼具快速起效與免疫調節優勢的創新治療方案。
BioMed科技 - 哮喘,布地奈德 - 2025-07-10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 中國兒童肺移植五年大數據分析:生存率超成人,感染與供體匹配成關鍵挑戰(2019-2023)
本研究系統描述了中國成人肺移植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注冊的全國13個肺移植中心2019-2023年62例兒童肺移植患者的人群特征與臨床發展,不僅反映了中國pLTX領域的現實狀況。
MedSci原創 - 兒童肺移植 - 2025-07-08
10 年趨勢追蹤:早產兒出生后皮質類固醇使用率上升,神經發育障礙風險同步增加
本研究系統展示了PNCSCLD在澳大利亞NSW和ACT地區極早產兒中的使用趨勢及其對早期神經發育結局的影響。
MedSci原創 - 皮質類固醇,神經發育障礙 - 2025-07-08
病毒感染后間質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診療方案專家共識
本文將基于國內、外的循證醫學證據,探討病毒感染后AE-ILD的患病率、影像學特征、診斷、治療和預防等方面的臨床方案。
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 間質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 2025-07-07
Nature Commun:中國醫科大學劉彩剛等團隊研究發現ADC和TKI的雙重HER2靶向阻斷可提升HER2 陽性乳腺癌療效
這些發現為使用ADC和TKI的雙重HER2靶向阻斷作為早期或局部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可選新輔助策略的潛力提供了臨床見解。
iNature - 乳腺癌 - 2025-07-06
86%肺癌患者腫瘤縮小!JCO:創新ADC藥物對多次治療失敗患者有“廣譜抗癌療效”
靶向 HER3 的 ADC 藥物 patritumab deruxtecan 在后線治療中展現廣譜抗腫瘤活性,客觀緩解率 27.7%,中位總生存期 15.2 個月,安全性可耐受。
醫學新視點 - 非小細胞肺癌,抗體偶聯藥物 - 2025-07-05
Cell Metab:付衛/張志鵬/孫露露團隊揭示腸道菌源核黃素通過靶向神經酰胺代謝抑制結直腸癌進展
該研究揭示腸道菌群通過產生核黃素抑制神經酰胺合成酶CERS3活性,從而降低超長鏈C26神經酰胺水平,及其對EGFR信號通路的直接激活作用,從而抑制結直腸癌腫瘤增殖,為突破當前治療困境提供了全新路徑。
iNature - 結直腸癌,核黃素 - 2025-07-05
Cell:逆轉“不治之癥”:史上首例iPSC來源CAR-NK細胞療法如何讓硬化皮膚重獲新生
《Cell》研究顯示,iPSC 來源的 CD19/BCMA CAR-NK 細胞療法(QN-139b)可清除致病 B 細胞,使重癥系統性硬化癥患者皮膚及器官纖維化改善。
生物探索 - 系統性硬化癥,CAR-NK - 2025-07-01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