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從泊肅葉到庫埃特:一場流體力學革命,引爆DNA測序成本與速度雙重突破
研究通過 “卷對卷” 流體技術革新 DNA 測序,以庫埃特流替代傳統泊肅葉流,大幅提升速度、降低成本,數據質量優異。
生物探索 - DNA測序,二代測序 - 2025-07-18
Nature Genetics:解碼自閉癥“千人千面”:從“一體”到“四型”,我們離個性化干預又近了一步
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巧妙的“以人為本”的計算方法,成功地將龐大的自閉癥人群“分解”為四個截然不同的亞型,并首次清晰地揭示了每個亞型背后獨特的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程序”。
生物探索 - 自閉癥 - 2025-07-16
【論著】|2D脊形濾波器提高碳離子治療效率的臨床可行性研究
本研究通過對比1D-RiFi與2D-RiFi碳離子治療計劃,評估使用2D-RiFi展寬布拉格峰對臨床治療計劃劑量分布的影響,分析2D-RiFi在減少能量層數和縮短照射時間方面的潛在優勢。
中國癌癥雜志 - 脊型濾波器,碳離子治療 - 2025-07-12
Nature: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后,生命科學的下一個宏偉藍圖:繪制人體億萬細胞的“突變天書”
《Nature》研究揭示人體是基因有差異的細胞構成的嵌合體,體細胞突變普遍存在,隨年齡累積,與疾病和衰老相關。
生物探索 - 體細胞突變,體細胞嵌合 - 2025-07-11
Science: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研究發現人類著絲粒中 CENP-B 盒間距構成染色體特有的 “條形碼”,據此繪制 “Centeny 圖譜”,揭示著絲粒古老結構藍圖,可用于染色體分類、變異追蹤及演化研究。
生物探索 - 著絲粒,Centeny圖譜 - 2025-07-07
浙江大學信電學院駱季奎教授團隊《ACS Nano》:植入即忘!可控降解“自供電貼片”助力軟骨自我修復
浙江大學等團隊開發可降解壓電 - 摩擦電耦合納米發電貼片(PTEG),運動中自發電恢復軟骨電環境,促進大鼠骨關節炎模型軟骨再生,突破生物電子器件電輸出與生物降解雙重瓶頸。
BioMed科技 - 骨關節炎,可降解納米發電貼片 - 2025-07-05
Science:為何我們的記憶是“一件事一件事”的?里程碑研究揭示大腦分割體驗的神經機制
《Science》研究發現,外側內嗅皮層(LEC)通過神經漂移和事件邊界跳變編碼時間,前者為連續時間背景,后者分割事件,兩者正交編碼實現多尺度時間信息處理。
生物探索 - 外側內嗅皮層,神經漂移 - 2025-07-04
35% 的人吃米飯血糖爆炸!你的身體屬于哪種「碳水反應型」?
55 人研究發現,餐后血糖反應(PPGR)存在顯著個體差異,與胰島素抵抗、β 細胞功能、腸道菌群等相關,膳食纖維等緩解劑效果因人而異,多組學分析為精準營養干預提供依據。
MedSci原創 - 胰島素抵抗,餐后血糖反應 - 2025-06-25
Nature:破解大腦的底層學習邏輯:生物神經網絡早已掌握“預訓練+微調”的高效模式
大腦視覺皮層可通過無監督學習 “自學” 視覺特征,重塑神經表征,且無監督預訓練能加速后續任務學習,與監督學習各司其職。
生物探索 - 視覺皮層,無監督學習 - 2025-06-25
【論著】|早期乳腺癌術中快速冰凍切片病理學檢查延遲診斷率分析:一項真實世界的回顧性研究
本回顧性隊列研究旨在探討術中快速冰凍切片病理學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并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中國癌癥雜志 - 乳腺癌,冰凍切片 - 2025-06-14
European Radiology:高分辨率深度學習重建提高CT分流儲量的精度
評估中度狹窄的功能意義對確定是否需進行血運重建至關重要。基于 CT 數據計算的血流儲備分數(CT-FFR)已被推薦用于評估功能嚴重程度,其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來計算冠狀動脈血壓。
MedSci原創 - 深度學習,CT-FFR - 2025-06-10
European Radiology:楔形濾光片在腦血管造影診斷中降低晶狀體輻射劑量的有效性
選擇性降低劑量的基本理念是對特定身體部位進行屏蔽或使其避開輻射,從而有效降低這些區域的受照劑量。
MedSci原創 - 腦血管造影,晶狀體輻射 - 2025-06-10
快來看看印度醫生設計的“芭比娃娃額頭”
跨性別女性行面部女性化,因疫情采用 3D 打印聯合雕刻師手工制作硅膠假體(中心厚 6mm)填充前額,同時修正下巴及乳房植入物,術后效果良好,硅膠植入結合混合技術可作個性化選擇。
肉毒毒素btxa - 面部女性化,前額填充 - 2025-06-09
Eur Spine J:經皮椎體強化術后夾心椎骨折預測列線圖的構建
本研究旨在探討經皮椎體強化術(PVA)后形成的夾心椎(SDV;位于兩個骨水泥填充椎體之間的未骨折椎體)骨折的危險因素,并據此構建預測模型。
MedSci原創 - 列線圖模型,經皮椎體強化術,夾心椎骨折 - 2025-06-08
研究揭露減肥真相:早晚吃多少不重要,早餐吃飽才是抗餓關鍵
阿伯丁大學研究顯示,總熱量相同下,晨間高熱量飲食(ML)與晚間(EL)減重幅度相近,但 ML 組饑餓感更低、胃排空更慢。差異源于行為層面的食欲調控,而非代謝差異,為個性化減肥提供依據。
MedSci原創 - 減肥,熱量攝入時間 - 2025-06-04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