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crine Reviews:垂體-下丘腦疾病中的催產素系統及催產素缺乏癥的臨床意義
本綜述總結了催產素系統在垂體-下丘腦疾病中的生理與病理角色。催產素缺乏的發現為理解HPDs患者復雜癥狀提供了新的視角,有望改善患者精細的多系統管理,特別是在心理健康和骨骼代謝領域。
MedSci原創 - 催產素,垂體-下丘腦疾病 - 2025-07-28
JAMA Pediatr:屏幕時間與青少年抑郁關聯新解,睡眠與腦白質結構的中介作用揭秘
本研究探討了晚童期(9-10歲)兒童每日屏幕時間與早期青春期(11-13歲)抑郁癥狀的關聯,并挖掘睡眠時間及腦白質神經纖維組織作為潛在中介機制。
MedSci原創 - 睡眠,腦白質,青少年抑郁,屏幕時間 - 2025-07-24
Front Public Health:夜間光照與乳腺癌風險關聯研究,基于21項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
該研究證實 LAN 暴露與乳腺癌風險增加相關,尤其在亞洲人群中更為突出。
MedSci原創 - 乳腺癌,夜間光照 - 2025-07-22
術后變笨?全麻藥竟會‘洗腦’?
全麻通過藥物讓大腦進入可逆休眠,術后認知波動多因藥物殘留、手術應激或心理暗示,科學應對可降低風險,無證據表明全麻會永久損傷大腦。
麻醉MedicalGroup - 認知功能,全身麻醉 - 2025-07-06
難治神經病理性疼痛『灼口綜合征』:當前的藥物治療總結
灼口綜合征(BMS)是慢性神經病理性口面部疼痛障礙,全球患病率約 1.73%,與神經病變、激素、心理等因素相關,多模式抗抑郁藥等藥物可靶向其神經生物學機制治療。
疼痛之聲 - 發病機制,灼口綜合征 - 2025-07-01
專家點評 | 關注快感缺失評估,提升抑郁癥診療精度
憂郁 / 快感缺失型抑郁癥以愉快感喪失為核心,分消費性和期待性快感缺失,國內抑郁患者中占比 53.4%,女性達 81.3%。SHAPS 和 DARS 量表可輔助評估,新型抗抑郁藥治療效果更優。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抑郁癥,快感缺失 - 2025-06-24
BMJ:苯二氮卓類及相關鎮靜催眠藥物減量策略再審視:多組分干預優于單一手段
這項研究為臨床醫師和衛生決策者提供了面向現實世界的一線證據,提醒我們在苯二氮卓類藥物減量干預時應重點聚焦于患者教育、藥物復審及藥師介入等可操作方案,同時合理使用多組分干預提升效果。
MedSci原創 - 苯二氮卓類及相關鎮靜催眠藥物 - 2025-06-21
科學認識安眠藥:利弊權衡與合理使用指南
全球約 30% 人群存在睡眠困難,安眠藥是重要治療手段。本文介紹其分類及作用機制,分析優勢與風險,闡述適應證、用藥原則等,強調科學規范應用獲益大于風險。
胸科麻譚 - 安眠藥,合理用藥 - 2025-06-20
一文總結常用抗抑郁藥用藥特點及注意事項
本文根據目前主流指南與臨床實踐經驗,對常用抗抑郁藥物按機制分類進行總結,并列出各代表藥物的劑量范圍及使用注意事項,供臨床參考。?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抗抑郁藥 - 2025-06-17
綜述|重性抑郁障礙快感缺失的磁共振成像與神經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基于MRI技術對近年不同快感缺失亞型MDD腦影像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并探討其神經生物學機制,以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參考。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重性抑郁障礙,快感缺失 - 2025-05-19
線粒體在皮膚科相關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線粒體參與皮膚多種生理,功能障礙可引發皮膚疾病。其在皮膚衰老、傷口愈合、腫瘤等疾病中作用關鍵,靶向線粒體治療在皮膚病領域研究取得進展,但仍有諸多問題待探索。
海龍話皮 - 線粒體,皮膚疾病 - 2025-05-08
只需要改變一下晚餐時間,血糖更好了!
深夜進食遇褪黑素分泌高峰,致胰島素反應降、血糖波動升,攜帶風險基因者更顯著,提前晚餐或可防代謝異常。
MedSci原創 - 血糖,晚餐時間 - 2025-05-07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3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