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更多藥物在影響你的腸道菌群
研究發現非抗生素藥物可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組削弱定植抗性,增加腸道感染風險。地高辛通過激活宿主 RORγt 上調 BD-39,清除關鍵菌 SFB,抑制 Th17 免疫反應,該機制在人源化模型中保守。
生物探索 - 腸道微生物組,非抗生素藥物 - 2025-07-24
《柳葉刀》子刊:新型抗生素治療常見腸道感染,還能調節腸道菌群
一項2b期臨床研究表明,新型抗生素ibezapolstat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初始臨床治愈率達94%,與當前臨床使用的抗生素療效相當,且對腸道菌群破壞小,安全性良好,為艱難梭菌感染治療提供了潛在新選擇。
醫學新視點 - 艱難梭菌,Ibezapolstat - 2025-07-22
述評|王憲波:中西醫結合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全病程管理中的特色和優勢
本文將系統闡述中西醫協同在ACLF不同病程階段的整合干預策略,為構建ACLF多學科協作診療體系提供新的思路。
臨床肝膽病雜志 - 中西醫結合,慢加急性肝衰竭 - 2025-07-16
Intensive Care Med:呼吸道多重PCR與降鈣素原聯合檢測在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減少抗生素應用的隨機對照試驗
使用廣譜呼吸道多重PCR(mPCR)結合血清降鈣素原(PCT)指導抗生素管理在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盡管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檢出率,但未顯著增加28天無抗生素使用天數。
MedSci原創 - 社區獲得性肺炎,降鈣素原,呼吸道多重PCR - 2025-07-16
Nature Biotechnology:血液中的“腸道私語”:一種顛覆性的癌癥檢測方法正在浮現
研究發現,通過檢測血漿中微生物游離 RNA 的修飾特征,可精準診斷結直腸癌,其區分癌癥與健康樣本的 AUC 值達 0.98,尤其對早期癌癥識別能力突出。
生物探索 - 結直腸癌,液體活檢 - 2025-07-13
Gut Microbes:質子泵抑制劑提升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風險,歸因于pH變化而非腸道菌群直接影響
基于多生物反應器模型證實,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并不直接抑制腸道關鍵菌群生長,但通過改變胃腸道pH,顯著影響微生態平衡。pH變化導致腸道菌群總生物量下降,菌群組成發生明顯重塑。
MedSci原創 - 質子泵抑制劑,艱難梭狀芽胞桿菌 - 2025-07-01
當感染性腸炎遭遇腸道刺客艱難梭菌
本期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王珊珊醫生為我們分享了一例感染性腸炎合并艱難梭菌感染患者的診治過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消化界 - 艱難梭菌,感染性腸炎 - 2025-06-25
【ASCO教育文集】多發性骨髓瘤免疫治療的現在和未來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現以四藥方案為主,單克隆抗體提升生存,ASCT 適用范圍擴大,BiTE 抗體在復發難治患者中緩解率高,正研究用于早期治療。
聊聊血液 - 多發性骨髓瘤,四藥方案 - 2025-06-19
糞菌移植竟可能“重編程”你的腸道?一場錯誤的“移民”引發的健康風暴
腸道菌群移植若忽視小腸與大腸的生態差異,將大腸菌群移入小腸會引發 “微生物錯配”,導致厭氧菌在小腸定植,重編程腸道組織基因表達,引發代謝與免疫紊亂。研究表明區域特異性或全譜系菌群移植更具潛力。
生物探索 - 腸道菌群移植,微生物錯配 - 2025-06-15
干貨!中西醫結合調控生殖道微生物治療宮腔粘連的研究進展
本文對中西醫結合調控生殖道微生物治療IUA的認識、相關作用機制、具體方法進行綜述,旨在為IUA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殖醫學論壇 - 宮腔粘連,生殖道微生物 - 2025-06-13
【協和醫學雜志】口腔菌群與兒童生長發育
針對兒童群體,基于口腔菌群的主動健康干預已展現出一定的應用潛力,本文就口腔菌群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展開綜述,并列舉了相關主動健康策略,旨在為兒童健康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協和醫學雜志 - 口腔菌群,兒童生長發育 - 2025-06-06
研究揭秘:沖馬桶不蓋蓋子,究竟有多臟!
研究顯示,馬桶沖水時打開蓋子會導致艱難梭菌通過氣溶膠傳播至空氣及周圍環境,關閉馬桶蓋可阻止細菌擴散,且無邊框馬桶產生液滴更多、傳播風險更高。
國際科學 - 艱難梭菌,馬桶蓋 - 2025-05-23
兒童頸部長包塊,這14種病因你想到了嗎?
兒科頸部淋巴結腫大可見于多種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川崎病、慢性活動性 EB 病毒感染等。診斷需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全面分析鑒別,以明確病因并早期干預。
MedSci原創 - 頸部淋巴結腫大 - 2025-05-1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