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每天刷短視頻2.6小時!它正在“吃掉”你的大腦?多項研究:短視頻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改變大腦功能
刷短視頻“上頭”是真的,越刷越空虛也是真的,該如何自救?
MedSci原創 - 灰質體積,腦腐,眶額皮質 - 2025-07-15
張文宏教授:乙肝功能性治愈何時從“紙上”走向“身邊”?
近期,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做《乙肝功能性治愈:從概念到落地還有多遠?》學術授課,肝膽相照平臺特將精彩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肝膽相照平臺 - HBV,乙肝功能性治愈 - 2025-07-14
林奇綜合征相關基因大片段重排檢測
林奇綜合征由 MMR 基因(MLH1、MSH2 等)和 EPCAM 基因胚系突變引起,約 17.4% 患者存在大片段重排變異,MLPA 和經驗證的 NGS 可用于檢測,有助 LS 診斷與遺傳風險評估。
蘇州繪真醫學 - 林奇綜合征,基因大片段重排 - 2025-07-04
別再不舍得開空調!Nature和子刊:溫度調低,不僅能抑制多種癌癥生長,還能燃脂減肥,改善代謝和心血管健康
夏天的命真是空調給的!
MedSci原創 - 棕色脂肪,腫瘤微環境,UCP1 - 2025-07-02
【論著】|外泌體中ISG15在卵巢癌鉑類藥物耐藥中的作用及初步機制探討
本文基于蛋白質組學等技術,鑒定出卵巢癌外泌體中的關鍵蛋白分子,明確其在卵巢癌細胞耐藥性中的作用,為預測卵巢癌耐藥提供新的思路。
中國癌癥雜志 - 卵巢癌,外泌體 - 2025-06-27
【訪談視頻】戴寧鋒主任用真實案例解析:胸水基因檢測,如何為肺癌耐藥患者治療“精準導航”
本期【大咖解讀】非常榮幸邀請到了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人民醫院胸外科戴寧鋒主任,戴主任通過一則我司腫瘤基因檢測報告解答了胸水標本基因檢測如何在肺癌耐藥患者的治療中“精準導航”。
蘇州繪真醫學 - 肺癌,胸腔積液 - 2025-06-20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最新CCR綜述: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誘導劑用于癌癥治療
ICD 是能激活免疫系統的特殊細胞死亡方式,可通過化學、物理、生物方法誘導,雖面臨耐藥等挑戰,但有望成癌癥免疫治療核心策略。
BioMed科技 - 免疫原性細胞死亡,誘導方法 - 2025-06-13
Sci Adv:中山大學毛鐸等團隊合作報道脂滴富集型發光團實現巨噬細胞過繼轉移治療細菌性膿毒癥
該研究報道了一種新型發光小分子TPA2PyPh的強效抗菌特性及其在脂滴工程化巨噬細胞移植策略治療細菌性膿毒癥中的應用潛力。
iNature - 巨噬細胞,細菌性膿毒癥 - 2025-06-11
沈琳教授團隊研究榮登國際期刊 | 全球首個CAR-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研究結果發布!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團隊開展全球首個 CLDN18.2 CAR-T 胃癌隨機對照 2 期試驗,顯示 satri-cel 較傳統治療顯著延長晚期胃癌患者 PFS,安全性可控,為三線治療提供新選擇。
腫瘤醫學論壇 - 胃癌,CAR-T療法 - 2025-06-08
延壽20歲,二甲雙胍太“神”了!最新研究:二甲雙胍不僅能將活到90歲的幾率提升30%,還能全身性抗衰,讓大腦年輕6歲左右
二甲雙胍正是通過“喚醒”Nrf2通路,讓神經元遠離氧化傷害、延緩老化,從而實現了對大腦和整體機體的抗衰保護。
網絡 - 二甲雙胍,長壽 - 2025-06-03
按掉鬧鐘多睡會兒or一響就起床?「再睡幾分鐘讓人起床時更清醒,認知表現更佳」vs「頻繁打斷睡眠、反應更遲鈍」,兩項研究吵翻了!
一個說好,一個說毀,你的起床方式是哪一種?
MedSci原創 - 腦電波,睡眠慣性,淺睡眠 - 2025-05-28
讀書報告 | BRAF是一個譜系依賴的泛瘤種治療靶點
BRAF抑制劑的內在性、適應性和獲得性耐藥機制均與組織譜系相關,不同譜系組織的共突變模式和適應性反應各不相同,給聯合治療選擇帶來巨大挑戰。需要在治療過程中動態取樣,明確協同靶向治療機會。
iCombo - BRAF,泛瘤種 - 2025-05-20
【論著】|SEC14L1P1對口腔鱗狀細胞癌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
本研究探究SEC14L1P1在OSCC細胞系中的表達特征、定位情況,以及其表達水平的變化對OSCC細胞增殖、遷移和EMT的影響,從而為尋找OSCC的有效治療靶標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向。
中國癌癥雜志 - 口腔鱗狀細胞癌,SEC14L1P1 - 2025-05-17
詳解ADC:從payload、linker到抗體偶聯技術
抗體偶聯藥物(ADC)由三部分構成,本文介紹其有效載荷(如微管破壞藥、DNA 損傷藥)、連接子類型及生物偶聯技術的研究進展,展現該領域突破與發展前景。
小藥說藥 - 抗體偶聯藥物,有效載荷 - 2025-05-16
JAMA Neurology:杜氏肌營養不良癥患者的定量肌肉磁共振結果——EMBARK隨機臨床試驗的探索性分析
本研究通過定量磁共振技術證實了delandistrogene moxeparvovec在減緩DMD患者肌肉脂肪浸潤和改善肌肉完整性方面的潛在作用。
MedSci原創 - 磁共振成像,基因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癥(DMD) - 2025-05-15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