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病理診斷——肝T細胞淋巴瘤
本期,重慶大學附屬涪陵醫院病理科周丹老師將通過1例原發于肝臟的肝脾T細胞淋巴瘤的病例為大家詳解這個淋巴瘤的病理診斷知識。本病例包含最初的胸腹水細胞學檢查以及穿刺病例診斷內容。
衡道病理 - 病理診斷,肝T細胞淋巴瘤 - 2025-07-23
【綜述】缺血性卒中后應激顆粒動態相變機制及其對神經元的影響
筆者對IS后應激顆粒的動態相變機制及其對神經元的具體影響進行了綜述,以期為揭示IS發病機制,探尋潛在治療靶點提供理論依據和新思路?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 缺血性卒中,應激顆粒動態 - 2025-07-12
病例分享 | 宮頸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一例
38歲女性因同房后陰道流血就診,HPV18型陽性,病理檢查確診為宮頸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腫瘤呈彌漫浸潤性生長,免疫組化顯示神經內分泌及HPV相關標志物陽性,惡性程度高,需綜合治療。
上海阿克曼病理 - HPV,宮頸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 2025-07-09
【論著】|端粒酶抑制劑BIBR1532聯合自噬抑制劑CQ抑制黑色素瘤細胞生存的機制研究
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端粒酶在惡性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及其與自噬之間的關系,為確立新的治療策略提供理論基礎,據此擬定新的聯合治療方案,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預后。
中國癌癥雜志 - 黑色素瘤,端粒酶 - 2025-07-05
Gut Microbes:質子泵抑制劑提升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風險,歸因于pH變化而非腸道菌群直接影響
基于多生物反應器模型證實,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并不直接抑制腸道關鍵菌群生長,但通過改變胃腸道pH,顯著影響微生態平衡。pH變化導致腸道菌群總生物量下降,菌群組成發生明顯重塑。
MedSci原創 - 質子泵抑制劑,艱難梭狀芽胞桿菌 - 2025-07-01
Small:大連理工大學孫文研究制備抑制多種熱休克蛋白抑制的光熱劑增強腫瘤光熱治療和內源性凋亡效果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具有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通路抑制作用的BODIPY基光熱劑(PTA)(IMH-BDP)。
iNature - 光熱療法,胞外信號調節激酶 - 2025-07-01
MDS治療的進展和挑戰
本文總結了MDS患者的當前標準治療方案,并討論了MDS研究和治療的主要進展,還討論了未來MDS研究和藥物開發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及潛在的解決方案。
聊聊血液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 2025-06-26
華科李子福教授/楊祥良教授團隊《Biomaterials》:靶向碳酸酐酶Ⅸ的納米藥物逆轉腫瘤酸環境,清除腫瘤干細胞并克服免疫抑制
該藥物以CA9抑制為切入點,打破腫瘤內外pH梯度,通過“胞內酸化”增強阿霉素與銅離子的殺傷效應,同時通過“胞外堿化”恢復T細胞功能,誘導系統性抗腫瘤免疫。
BioMed科技 - 腫瘤干細胞,碳酸酐酶Ⅸ - 2025-06-20
Nature:NINJ1:細胞膜上的“致命開關”,決定細胞在暴力拉扯下何時“粉身碎骨”
《自然》研究揭示,NINJ1 蛋白調控細胞膜機械應力下的脆弱性,其表達量影響膜強度,且在細胞焦亡中需機械力完成破裂,為疾病研究提供新方向。
生物探索 - 機械應力,NINJ1 - 2025-06-19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最新CCR綜述: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誘導劑用于癌癥治療
ICD 是能激活免疫系統的特殊細胞死亡方式,可通過化學、物理、生物方法誘導,雖面臨耐藥等挑戰,但有望成癌癥免疫治療核心策略。
BioMed科技 - 免疫原性細胞死亡,誘導方法 - 2025-06-13
詳解ADC:從payload、linker到抗體偶聯技術
抗體偶聯藥物(ADC)由三部分構成,本文介紹其有效載荷(如微管破壞藥、DNA 損傷藥)、連接子類型及生物偶聯技術的研究進展,展現該領域突破與發展前景。
小藥說藥 - 抗體偶聯藥物,有效載荷 - 2025-05-16
護心佑腎|這4類高危人群的法布雷病篩查,3分鐘速看
法布雷病(Fabry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X連鎖遺傳溶酶體貯積癥,因位于Xq22.1的GLA基因突變,導致其編碼的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
網絡 - 2025-05-15
從中國專家共識,談中國法布雷病的診療
法布雷病(FD)是一種罕見的X連鎖遺傳溶酶體貯積癥,因GLA基因變異引起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異常,導致代謝底物在多臟器貯積。該病多系統累及和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的
網絡 - 2025-05-11
線粒體在皮膚科相關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線粒體參與皮膚多種生理,功能障礙可引發皮膚疾病。其在皮膚衰老、傷口愈合、腫瘤等疾病中作用關鍵,靶向線粒體治療在皮膚病領域研究取得進展,但仍有諸多問題待探索。
海龍話皮 - 線粒體,皮膚疾病 - 2025-05-08
川大聶宇/中大帥心濤AM:雜化脂質復合物通過Aβ靶向自噬和ApoE2基因遞送增強神經元-小膠質細胞交互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
針對阿爾茨海默病,四川大與中山大團隊設計 RMC/pApoE2 復合物,通過自噬與基因補充,多維度清除 Aβ,改善癥狀,為 AD 治療提供新策略。
BioMed科技 - 阿爾茨海默病,基因復合物 - 2025-05-0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