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基因魔剪再進化:一針逆轉“交替性偏癱”,為罕見病患兒點亮希望之光
研究利用先導編輯技術修復 AHC 小鼠的 ATP1A3 基因突變,恢復鈉鉀 ATP 酶功能,逆轉癥狀,延長壽命,為根治奠定基礎。
生物探索 - 兒童交替性偏癱,先導編輯 - 2025-07-26
《柳葉刀》綜述:早得糖尿病,壽命縮短10多年
近期,《柳葉刀》發表早發2型糖尿病系列研究,其中1篇綜述深入探討了這類患者的健康負擔:心血管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發生更早、更多,且預期壽命將縮短高達近15年。
醫學新視點 - 糖尿病,血糖 - 2025-07-25
阿爾茨海默病(AD):居家日常生活照護手冊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照護需注重日常生活協助、飲食調控、安全環境創設及照護者關懷,以延緩病情、提升生活質量。
神經科學論壇 - 阿爾茨海默病,日常照護 - 2025-07-25
專訪中腫萬德森教授 | 結直腸癌篩查普及與MDT模式的中國實踐
通過專家視角,我們得以深入了解結直腸癌規范化診療的現狀與挑戰,為業界同仁和廣大患者帶來寶貴的啟示與希望。
腫瘤醫學論壇 - 結直腸癌,MDT模式 - 2025-07-24
運動越久活得越久?錯!45 年研究發現:短期運動有用,長期過量反致命
研究顯示運動與壽命呈 U 型關系,適度運動更利于長壽,過度或久坐均加速衰老,且需結合健康生活方式。
MedSci原創 - 運動,壽命 - 2025-07-24
《柳葉刀》子刊:風險激增59%,治療可預防病變
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腺瘤風險顯著相關,抗感染治療可降低風險,為結直腸癌預防提供新方向。
醫學新視點 - 結直腸癌,幽門螺桿菌 - 2025-07-24
【衡道丨札記】玻中偈:一例顯微鏡下的裂痕的感想
病理切片出現裂隙、細胞打滾等問題,與人員操作、設備、材料、方法及環境相關,規范操作(如修邊、控溫等)可解決,保障診斷準確性。
衡道病理 - 病理切片,裂隙 - 2025-07-24
【柳葉刀血液病學】EMN關于優化多發性骨髓瘤CAR T和雙抗治療的建議
歐洲骨髓瘤網絡(EMN)提供了關于患者選擇、轉診和操作策略的建議,以優化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聊聊血液 - 多發性骨髓瘤 - 2025-07-24
問診分析:三年前就要考慮肺癌的結節并伴血管進入,隨訪了三年怎樣了?延誤了嗎?
61 歲女性右肺上葉混合密度結節隨訪三年,從磨玻璃伴血管貼邊等惡性征象進展至密度、血管異常改變,考慮微浸潤性腺癌。討論顯示手術時機需權衡風險與創傷,個體化診療關鍵。
葉建明說結節 - 肺結節,微浸潤性腺癌 - 2025-07-24
結直腸癌“免疫外掛”已上線!王峰教授揭秘免疫聯合治療的前沿探索
在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進展研討會(BOC/BOA)上,【醫悅匯】有幸邀請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做客對話大咖分享結直腸癌免疫聯合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多項前沿研究成果。
醫悅匯 - 結直腸癌,免疫聯合治療 - 2025-07-23
Nature:不靠X染色體失活:鳥類用一個“RNA消音器”巧妙解決了自己的性別失衡難題
研究發現 miR-2954 是雄性鳥類生存必需的微小 RNA,通過抑制 Z 染色體靶基因解決劑量失衡,揭示鳥類獨特的性別染色體劑量補償機制。
生物探索 - miR-2954,性別染色體 - 2025-07-23
偏頭痛:規范防治需從您我做起!
偏頭痛是高致殘神經系統疾病,我國診斷率低。2025 年患者版指南涵蓋診治與管理,助患者自查,強調規范治療以降低并發癥風險。
神經科學論壇 - 偏頭痛 - 2025-07-22
《柳葉刀》子刊:新型抗生素治療常見腸道感染,還能調節腸道菌群
一項2b期臨床研究表明,新型抗生素ibezapolstat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初始臨床治愈率達94%,與當前臨床使用的抗生素療效相當,且對腸道菌群破壞小,安全性良好,為艱難梭菌感染治療提供了潛在新選擇。
醫學新視點 - 艱難梭菌,Ibezapolstat - 2025-07-22
BMJ Med:他汀類藥物預防HIV感染者心血管事件的新進展
本研究是迄今為止首個基于大型真實世界縱向數據,采用靶試驗設計切實模擬他汀療效及安全性,并結合獲益-風險權衡量化心血管一級預防啟動閾值的創新性工作。
MedSci原創 - 心血管事件,他汀類藥物,HIV感染者 - 2025-07-21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