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沒有安全閾值:你愛吃的加工肉、奶茶和炸雞,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研究表明,加工肉、含糖飲料和反式脂肪酸無安全攝入閾值,每日 50 克加工肉增 2 型糖尿病 30%、結直腸癌 26%,250 克含糖飲料增糖尿病 20%。
生物探索 - 加工肉類,慢性病風險 - 2025-07-05
微生物群與免疫系統(tǒng)的共生關系及臨床干預前景
微生物群通過與免疫系統(tǒng)互作維持健康穩(wěn)態(tài),其多樣性可通過代謝物、免疫細胞分化及神經(jīng) - 免疫 - 微生物軸調節(jié)免疫功能。益生菌、糞菌移植等干預策略在炎癥性疾病中展現(xiàn)潛力,為免疫健康改善提供新方向。
小藥說藥 - 免疫系統(tǒng),微生物多樣性 - 2025-06-03
Nutrients:超加工食品消費與銀屑病風險:一項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以持續(xù)的斑塊形成和表皮脫屑為特征。其皮損可累及全身,尤其是手掌、足底、指甲,甚至生殖器區(qū)域,常伴隨不同程度的瘙癢或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MedSci原創(chuàng) - 銀屑病,超加工食品消費 - 2025-05-21
eClinicalMedicine:腫瘤患兒飲食限制策略臨床指南:不建議通過限制飲食預防治療期感染
為降低癌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感染風險,臨床常采用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飲食,但缺乏有效性證據(jù)且有不良影響。國際專家組發(fā)布指南,不建議兒童及移植患者常規(guī)限制飲食,強調食品安全管理 。
兒童腫瘤前沿 - 癌癥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 - 2025-04-22
研究證實:平時愛吃這種肉,不管是新鮮的還是加工的,對身體都不好!
鐵雖為必需礦物質,但過量存儲有害,紅肉中的血紅素鐵可促使活性氧生成。哈佛研究表明,膳食中血紅素鐵攝入量與 2 型糖尿病風險顯著相關,減少紅肉攝入、增加白肉攝入可降低血紅素鐵攝入。
國際科學 - 2型糖尿病,血紅素鐵 - 2025-04-07
研究建議:用這些美味代替吃肉,能顯著減緩大腦衰老!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超量攝入加工紅肉與癡呆風險升有關,未加工紅肉超量也影響認知,揭示其影響機制,指出堅果、魚類等可作紅肉健康替代品。
國際科學 - 紅肉,認知功能 - 2025-03-26
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致心血管病和癌癥死亡率全球最高!
研究顯示,全球范圍內,人民的健康食物和營養(yǎng)攝入量無一達到最佳標準。
國際科學 - 健康,飲食習慣 - 2025-03-07
哈佛大學連發(fā)兩項研究:紅肉吃得多,不僅更易癡呆,加速大腦衰老,還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大口“炫”肉的快樂沒了?
MedSci原創(chuàng) - 癡呆,2型糖尿病,血紅素鐵 - 2025-01-24
Nat Med:2025年影響醫(yī)學發(fā)展的11項臨床試驗
2024 年的大贏家是重磅減肥藥索馬魯肽(諾和諾德的 Wegovy)和替澤帕肽(禮來公司的 Zepbound)背后的制藥公司。隨著其他生物技術和制藥公司紛紛進入減肥市場,肥胖癥必將成為 2025 年的
網(wǎng)絡 - 臨床試驗 - 2025-01-04
Nature年度回顧:為什么需要重點關注“超加工食品”?
這項研究是一項系統(tǒng)性傘狀綜述,旨在評估超加工食品(根據(jù)Nova食品分類系統(tǒng)定義)與不良健康結果之間的關聯(lián)。
Hanson臨床科研 - 超加工食品,不良健康 - 2024-12-24
探尋布魯菌病診療之路,新方案能否引領突破?
近日,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彭劼教授分享“布魯菌病診療方案解讀”,感染前沿特將精華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感染前沿 - 布魯菌病,波狀熱 - 2024-12-17
Front Cell Dev Biol:中國學者發(fā)現(xiàn)機械乳化技術促進脂肪移植后再生的組織和分子變化
脂肪移植通常產(chǎn)生不一致和次優(yōu)的結果,需要改進脂肪處理技術。采用機械乳化技術制備的基質血管組分(SVF)凝膠比傳統(tǒng)的Coleman脂肪移植物具有更高的保留率。
MedSci原創(chuàng) - 脂肪移植,機械乳化技術 - 2024-10-24
指南推薦|2024年EASL/EASD/EASO臨床實踐指南: 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的管理
本文對該指南中上述主要內容進行摘譯。
臨床肝膽病雜志 - 實踐指南,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 - 2024-08-30
這些肉每天吃幾口,風險可能升高15%!
該研究結果支持應限制加工肉類和未加工紅肉的攝入量,以減少人群中2型糖尿病病例的發(fā)生。
醫(yī)學新視點 - 糖尿病,加工肉類 - 2024-08-29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2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