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肉要少吃!哈佛大学连发两项研究:红肉吃得多,不仅更易痴呆,加速大脑衰老,还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2025-01-24 木白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大口“炫”肉的快乐没了?
春节临近,家里年货堆得像小山一样,尤其是各种肉类,似乎是餐桌上永远的主角。大口吃肉、撸串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在幸福的海洋里畅游,甚至有些人一顿不吃肉就会觉得难受得慌,仿佛生活失去了色彩。不过,别急着享受这份“肉食狂欢”,我们可得先搞清楚——吃的肉,究竟是“红肉”还是“白肉”?
说到红肉,“肉食主义者”普遍更偏爱猪肉、牛肉、羊肉这些熟悉的味道,它们是典型的红肉,也就是来自哺乳动物的肉。这些肉类之所以呈现出红色,主要是因为富含一种叫做肌红蛋白的物质。
但是,我们享受“大口炫肉”带来的绝妙味蕾体验时,千万别忘了其中暗藏的危机。
常吃红肉,更易痴呆,且加速认知能力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不同的红肉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者将这些红肉分成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进行分析。加工红肉是指像培根、香肠、热狗等经过腌制、烟熏或添加了防腐剂的肉类。而未加工红肉则包括像牛肉、猪肉和羊肉这类未经加工的肉类。

接着再看红肉对客观认知能力(依赖于整体认知能力和言语记忆能力等标准化评估得出)的影响。


在探讨了红肉摄入与认知能力衰退及痴呆症之间的紧密关系后,我们不妨将视线转向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2型糖尿病。事实上,过多的红肉摄入不仅对大脑产生影响,它对代谢健康同样构成威胁。
可能也会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红肉中的元素又不是只有铁这一种,血红素铁在诱发疾病的过程中到底起到了多少作用呢?
研究人员随后进行了中介分析,他们发现,未加工的红肉(比如新鲜的猪肉、牛肉和羊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中65.6%的部分,可由血红素铁的摄入量解释。换言之,吃红肉时,血红素铁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几乎三分之二的糖尿病风险,是由于它的存在而增加的。
不过,对于加工红肉(如前面提到的培根、香肠、热狗等),血红素铁的作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虽然加工红肉摄入量依然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但血红素铁在其中的“贡献”非常小。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示红肉来源的血红素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血红素铁的摄入量越高,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而血红素铁在未加工红肉和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不过仍需指出的是,上述两项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因而无法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同时,研究人员也强调,如果我们想要减少血红素铁的摄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其实也很直观——少吃红肉,多吃白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红肉含有的血红素铁远高于鱼肉和鸡肉。
当然,红肉并非不能吃,而是要避免摄入过量。平时可以优选白肉(比如鸡肉、鸭肉、鱼肉等)和蛋类作为红肉的替代。那到底怎么吃才更符合“中国体质”呢?有没有什么“标准”?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痴呆# #2型糖尿病# #血红素铁#
3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