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30
高苯丙氨酸血癥的新生兒篩查在國內已普及,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癥的飲食治療和營養管理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本共識根據兒童及孕婦患者的營養需求,提出不同年齡階段的蛋白質、能量和其他營養素的推薦攝入量、營養干預策略以及各年齡段營養管理要點,旨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
終末期肝病患者普遍存在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影響終末期肝病患者生存率的獨立危險因素。應作為和腹水、肝性腦病等同樣重要的并發癥進行診治。但是迄今為止,我國尚無針對終末期肝病患者的臨床營養指南。為了規范終末期肝病患者臨床營養診療,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共同組織國內有關專家編寫了《終末期肝病臨床營養指南》。旨在幫助臨床醫生在終末期肝病患者臨床營養不良和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定、營養支持
2019-06-01
2019年6月,英國腎臟病協會(RA)發布了慢性腎病營養不良管理指南,指南主要內容包括腎臟病營養不良的識別,降低腎臟病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的干預措施,腎臟病營養不良的治療。
2019年6月,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ESPEN)發布了家庭腸內營養指南,指南主要面向臨床醫生,護士,藥師及其他家庭腸內營養提供者,針對家庭腸內營養的適應證以及禁忌證,實施和監測提供指導。
嬰幼兒喂養,尤其是出生后最初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是兒童營養的重要基礎。保護、支持和促進嬰幼兒時期的合理喂養,是控制和降低營養不良的關鍵措施。嬰幼兒時期喂養主要包括母乳喂養、輔助食品(以下簡稱“輔食”)添加及輔食營養補充、特殊情況下的喂養指導等。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嬰幼兒最佳喂養方式為從出生到6月齡的純母乳喂養,此后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2歲以上,同時自嬰兒6月齡開始,及時、合理、適量且安全地
2019-04-30
在 HIV 感染的全過程中,機體營養狀況與免疫功能關系密切且相互影響。從HIV 感染到發病期間,由于機體免疫功能受損,易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營養不良又會進一步削弱機體免疫功能,形成惡性循環。良好的營養支持能有效延緩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疾病進程,提高免疫能力,并降低各類艾滋病相關或非相關疾病的患病率。 目前,國內缺乏針對艾滋病營養指導的專家共識,中國營養學會委托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牽頭,聯合中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豐富的礦物元素,幾乎所有的生命過程均需要鈣的參與,鈣同時又是骨骼、牙齒最主要的礦物成分,與人體骨骼健康關系密切。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鈣的作用及現況認識不足,對我國兒童的鈣營養狀況,如何判斷鈣缺乏,以及如何合理補充都存在不少誤區。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組織國內相關專家,就上述問題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展開了充分討論,基于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達成如下共識,希望對我國兒童鈣營養狀況有一
2019-03-30
創傷性腦損傷(TBI)患者營養管理逐漸呈現專病化、個體化和流程化的特征,合理的營養管理流程可以保障患者的能量需求,減少營養管理相關并發癥和輔助臨床治療?!帮B腦創傷患者腸內營養管理流程中國專家共識(2019)”著重指出營養干預人群、營養治療時機和營養需求量的差異特征,同時強調不同的營養治療方式和喂養模式對合理營養保障的重要價值。本共識也提出營養支持評估和不良反應處理是喂養流程的重要環節,并建議神經外
2019年3月,美國心衰學會(HFSA)發布了心衰患者的營養,肥胖和惡病質共識,心衰患者的飲食指導傳統上側重于限制鈉和液體的攝入,但是心衰患者的飲食質量往往很差。本文主要目的是綜合有關飲食質量、微生物補充、以及肥胖和惡病質管理的的現有證據,提供相關的共識建議。
微量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是營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其他形式營養支持的患者主要依靠規定的營養方案提供微量營養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針對非腸道途徑提供微量營養素的實際應用提供指導建議。
2019-01-22
原發性高血壓仍然是最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是全球的主要疾病負擔。以降低血壓水平為目標的抗高血壓治療已證明可降低發展為主要心血管、腦血管以及腎臟并發癥的風險。本文主要針對用于治療高血壓的營養品和營養保健品的應用提供了共識建議。
2019年1月,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ESPEN)發布了肝病臨床營養指南,該指南的主要目的是將現有的證據和專家觀點轉變為推薦意見為成人肝病患者最佳營養和代謝管理多學科團隊提供指導。指南針對急性肝衰竭,嚴重酒精性脂肪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臟手術以及肝移植等的營養和代謝管理共提出了85條建議。
2018-12-30
廣東省醫師協會加速康復外科醫師分會組織嶺南地區普通外科、營養科的專家綜合目前國內外的循證醫學證據,結合專家的臨床經驗,撰寫ONS 對結直腸手術患者加速康復的全程管理專家共識,為國內結直腸外科診治過程中、特別是開展ERAS 工作中使用ONS 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供標準和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