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神經痛是否有益?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運動可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通過調節氧化應激、促進神經遞質釋放、影響神經營養因子等多種機制實現,不同運動形式均有效。
疼痛之聲 - 神經病理性疼痛,運動鎮痛 - 2025-07-17
【醉翁之藝】艾司氯胺酮對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負面情緒和早期認知障礙的影響: 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本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研究旨在探討這兩種劑量是否能改善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負面情緒和早期認知障礙。
古麻今醉網 - 胸外科手術,艾司氯胺酮 - 2025-07-06
術后變笨?全麻藥竟會‘洗腦’?
全麻通過藥物讓大腦進入可逆休眠,術后認知波動多因藥物殘留、手術應激或心理暗示,科學應對可降低風險,無證據表明全麻會永久損傷大腦。
麻醉MedicalGroup - 認知功能,全身麻醉 - 2025-07-06
了解神經腫瘤微環境
外周神經系統(PNS)與腫瘤微環境(TME)相互作用,通過神經侵犯、分泌神經遞質等促進腫瘤進展。神經密度可作為腫瘤標志物,靶向 PNS 相關信號通路(如腎上腺素能、膽堿能等)為癌癥治療提供新方向。
小藥說藥 - 腫瘤微環境,外周神經系統 - 2025-06-29
綜述|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并發認知障礙及情緒異常研究進展
本文旨在系統性梳理PitNETs各分型患者精神心理異常的流行病學特征、病理機制及臨床管理進展,旨在為早期識別、精準評估和多學科干預提供參考。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精神心理異常 - 2025-06-27
Cell:大腦的“油門”為腫瘤而踩?揭秘神經元與致命膠質瘤的“邪惡共生”
這項研究精準地鎖定了一類特殊的神經元——膽堿能神經元 (cholinergic neuron),并發現它們與DMG之間存在著一種令人不安的、相互促進的“邪惡共生”關系。
生物探索 - 膠質瘤 - 2025-06-24
論著|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甲基化水平與氯胺酮治療難治性抑郁障礙療效的關系
本研究基于一項針對重復氯胺酮注射治療TRD患者的臨床隊列研究,檢測并分析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和表達量,探討患者治療前的基線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對重復靜脈注射氯胺酮抗抑郁療效的預測作用。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重性抑郁障礙,難治性抑郁 - 2025-06-20
聚焦阿爾茨海默:中藥自組裝如何成為大腦的新“守護者”?鄭州大學揭秘——姜黃素納米顆粒脂質體調節小膠質細胞極化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本研究成功開發了一種基于鼻腔給藥的姜黃素納米藥物脂質體(RCLs@CNPs),通過高效調節小膠質細胞極化,為 AD 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
MedSci原創 - 阿爾茨海默病,姜黃 - 2025-06-16
四川大學黃忠兵教授CEJ:負載具有光熱轉化性能的聚多巴胺-金納米棒團簇/聚丙烯酰胺/海藻酸水凝膠,促進硬腦膜缺損的修復和功能重建
硬腦膜缺損修復面臨挑戰,四川大學團隊開發 PAM/Alg/AuNCs 水凝膠,結合 NIR-II 光照,可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抑制炎癥、促進血管和神經再生,有效修復缺損及伴隨腦損傷。
BioMed科技 - 神經再生,硬腦膜 - 2025-06-10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夜間弱光通過晝夜節律通路誘發產后抑郁樣行為
腦內5-HT和BDNF水平下降,且與節律參數顯著相關。
MedSci原創 - 晝夜節律,產后抑郁,5-羥色胺 - 2025-06-08
減輕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關鍵技術和因素
本文探討了神經病理性疼痛發生和維持的主要觸發因素,以及減輕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關鍵技術。PRP的應用為提供完全且持久的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消除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疼痛之聲 - 神經創傷,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 - 2025-06-07
[藥世界]抗抑郁藥-艾司氯胺酮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右旋異構體,2019 年 FDA 批準用于難治性抑郁癥等,2023 年國內上市。其靶向谷氨酸能系統快速起效,可聯合用藥,常見分離癥狀等反應,研究證實療效與安全性。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抗抑郁藥,艾司氯胺酮 - 2025-06-07
氨基酸類神經遞質藥物:抗抑郁藥物研發新方向?
抑郁癥危害大,傳統藥物局限多。氨基酸類神經遞質(谷氨酸、GABA)異常與抑郁相關,以其為靶點的藥物如艾司氯胺酮、祖拉諾酮等展現潛力,需深入研究促臨床應用。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抑郁癥,氨基酸神經遞質 - 2025-05-30
中山大學院士+杰青團隊,最新Nature Cell Biology,心理壓力影響胰腺癌進展!
中山大學團隊發現,心理壓力激活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降低腫瘤細胞 ALKBH5 表達,使 EVs 中 m6A 修飾 RNA 增多并增強神經支配,推動胰腺導管腺癌進展,fisetin 可抑制該過程。
BioMed科技 - 胰腺癌,心理壓力 - 2025-05-28
J Ethnopharmacol:梔子豉湯通過PI3K/AKT/mTOR信號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預見性輕度應激小鼠抑郁樣行為
本研究通過網絡藥理學和體內實驗驗證,探討梔子豉湯(ZZCD)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改善抑郁樣行為的可能機制。
MedSci原創 - 抑郁癥,梔子豉湯,CUMS,網絡藥理學;PI3K/AKT/mTOR信號通路 - 2025-05-2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