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教授:中國泌尿腫瘤與黑色素瘤臨床研究之路
在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進展研討會(BOC/BOA)上,【醫悅匯】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做客對話大咖欄目,深入剖析泌尿系統腫瘤及黑色素瘤領域最新進展。
醫悅匯 - 黑色素瘤,泌尿系統腫瘤 - 2025-07-09
JAMA Pediatr:屏幕時間如何 “偷走” 青少年心理健康?睡眠與腦白質結構成關鍵中介
屏幕時間可能影響青少年睡眠,進而對腦白質的纖維取向精細化產生干擾,導致情緒調控功能減弱,增加抑郁風險。
MedSci原創 - 抑郁,屏幕時間 - 2025-06-26
創新藥爆發式上市,國產藥物研發踏上全球第一梯隊——中國創新藥產業新紀元深度解析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產業高歌猛進,2025年再度迎來高光時刻。據國家藥監局(NMPA)官網消息,2025年5月29日,8家中國創新藥企申報的11款創新藥獲批上市,涵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類等多個重要疾病
MedSci原創 - 創新藥物,創新藥,百濟神州 - 2025-06-14
DCR 達 100%!430億出海的國產PD1/VEGF雙抗最新數據公布|2025 ASCO
II 期數據顯示其療效顯著、安全性可控,標志中國原研藥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MedSci原創 - 輝瑞,三生制藥 - 2025-05-24
造血干細胞移植并發胃腸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營養管理的最佳證據總結
該研究總結的最佳證據,可為造血干細胞移植并發GI-aGVHD患者營養管理提供循證依據。醫護人員應結合臨床實際情境、患者及家屬意愿選擇并踐行最佳證據,從而改善患者的結局。
中華護理教育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2025-05-20
腰疼兩周沒在意,60歲阿姨查出大問題!醫生:乳腺癌患者最怕這個
以王阿姨為例,闡述乳腺癌骨轉移高發性及危害,介紹骨痛、壓迫等癥狀與診斷方法,重點說明中醫藥聯合現代醫學的多學科治療策略,包括多種中醫療法及綜合治療方案。
全科學苑 - 多學科治療,乳腺癌骨轉移 - 2025-04-22
GPC-3靶向RDC臨床數據全球首發,遠大醫藥 GPN02006 改寫肝癌精準診斷格局
此次研究進展標志著遠大醫藥在抗腫瘤核藥研發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放射性診療一體化領域的領先地位。
網絡 - 2025-04-21
“病人很疼,嗎啡卻遲遲不到”!多位家屬投訴:嗎啡處方繁瑣,等開好藥后,病人早疼暈了!大三甲科主任:不能只為監管而監管,要以人為本
病人都快疼暈了,開個嗎啡怎么那么慢?
MedSci原創 - 2025-04-21
運動認知風險綜合征(MCR)離癡呆有多遠?
運動認知風險綜合征(MCR)介于正常衰老與輕度認知障礙間,由多因素引發,增加癡呆等不良結局風險。專家共識給出篩查、診斷及健康管理等方面指導。
神經科學論壇 - 癡呆,運動認知風險綜合征 - 2025-04-16
丁偉星教授組稿|羅詳沖:晚期肺癌伴難治性癌痛的微創介入治療策略最全總結
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部分晚期患者的癌痛難以通過常規藥物治療控制。微創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為難治性癌痛提供了更多選擇,本文總結了多種微創介入治療策略,同時探討了面臨的挑戰。
醫悅匯 - 晚期肺癌,難治性癌痛 - 2025-04-11
美的樓宇科技亮相2025CMEF,「全維智變」助力智慧醫院綠色煥新
全維智變,向新而行,美的醫療以“AI全維智變”為戰略支點,正推動醫療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率”轉型。
網絡 - 2025-04-10
IL-17與Th17細胞:從免疫衛士到疾病靶點
1989年Th1和Th2細胞二分法奠定T細胞研究基礎,2005年Th17細胞發現改寫免疫學。介紹IL-17生物學作用,其在多種自身免疫病中作用,IL-17靶向藥物開發現狀,以及未來治療方向。
小藥說藥 - IL-17,TH17細胞 - 2025-03-14
中國創新藥 “黑馬” 真實生物,攜強勁研發實力赴港 IPO
中國醫藥創新主要集中在對現有藥物的改良優化上,但創新能力正在穩步提升。作為國內創新藥領域的新興力量,真實生物始終聚焦于原研創新藥,為臨床帶來更多突破性的治療方案。
格隆匯 - 2025-02-21
Nature:組織駐留記憶CD8 T細胞(TRM細胞)可否引領感染與腫瘤治療新方向?
這些發現不僅加深了我們對免疫細胞時空調控的理解,還為精確調控免疫反應提供了全新視角。這一研究將為治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乃至腫瘤免疫治療開辟新的道路。
生物探索 - CD8 T細胞,TRM細胞 - 2025-01-2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45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