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耳聾患兒恢復聽力,聽說效果超越人工耳蝸!復旦舒易來教授團隊證實基因療法優勢
這項研究為先天性耳聾的治療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尤其是對于OTOF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耳聾患者,基因療法有望成為人工耳蝸之外的新型有效治療選擇。
醫學新視點 - 人工耳蝸,遺傳性耳聾 - 2025-07-23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單側重度聽力損失患者人工耳蝸植入中期療效評估
本研究證實,在為期5年的隨訪期內,接受CI植入的AHL患者在安靜和噪聲環境下的言語清晰度均得到了顯著改善。
MedSci原創 - 人工耳蝸植入,單側重度聽力損失,不對稱性聽力損失 - 2025-05-18
慢性中耳炎植入治療療效與病程關聯性研究
治療方案的選擇需優先基于骨傳導閾值,同時兼顧手術風險、患者偏好及MRI兼容性需求。本研究表明,AMEI在言語識別率及頻率特異性聽力增益方面效果最佳,其次為BCI。
MedSci原創 - 慢性中耳炎,骨傳導植入物,聽覺重建手術 - 2025-05-18
MDT病例分享 | 乙狀結腸癌治療的中西醫結合之路
老年男性乙狀結腸腺癌患者,歷經手術、多線放化療及中醫治療,病情多次進展。病例討論中,專家從后線治療選擇、中西醫結合等角度提出建議,強調規范治療與個體化方案的重要性。
腫瘤醫學論壇 - 多線治療,乙狀結腸腺癌 - 2025-05-13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經耳道徑路行人工耳蝸植入術后發生面癱的臨床-影像學預測因素研究
經耳道行人工耳蝸植入術后發生面癱是一種罕見并發癥,發病率低于1/100例。盡管本研究探討了面隱窩寬度和面神經環距離縮小等作為潛在風險因素的可能性,但未發現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風險指標。
MedSci原創 - 面癱,感音神經性耳聾,經耳道人工耳蝸植入術 - 2025-05-09
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家長怒批不專心,真相竟是……悄悄失聰了!
8 歲小浩因聽力下降被誤診,確診為非綜合征性耳聾,攜帶 GJB2 基因突變。介紹該病定義、常見類型、診斷方法及治療措施,指出基因治療等研究為未來帶來希望。
MedSci原創 - GJB2,非綜合征性耳聾 - 2025-04-28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長期跟蹤研究證實人工耳蝸植入顯著提升單側聾患者噪聲中言語感知能力
經過24個月的隨訪,CI組在噪聲中言語感知能力和疾病特異性QOL方面優于BCD組、CROS組和不治療組。此外,這些結果表明,SSD患者在治療后可以部分恢復雙耳聽覺的優勢。
MedSci原創 - 人工耳蝸,骨傳導設備,信號對傳交聯助聽器,單側聾 - 2025-03-26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單側耳聾、雙模式及雙側植入人工耳蝸患者中耳蝸覆蓋范圍對言語感知的影響
SSD患者在植入后長達12個月的時間內能從超過65%的深入插入中獲益。
MedSci原創 - 人工耳蝸,言語感知,耳蝸覆蓋范圍 - 2025-01-08
Am J Otolaryngol:SENS-401 對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療效和安全性: AUDIBLE-S 隨機安慰劑對照 IIb 期試驗
研究證明了SENS-401對急性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SSNHL) 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均較好,具有臨床意義。
MedSci原創 - 5-HT3受體拮抗劑,突發性聽力損失,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 2024-09-01
Am J Otolaryngol:人工耳蝸植入對耳蝸神經缺失兒童的療效
越南胡志明市耳鼻喉科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工耳蝸植入后,耳蝸神經缺失兒童的聽覺感知和語言表達能力仍有所改善。
MedSci原創 - 人工耳蝸植入術,耳蝸神經缺陷,耳蝸發育不全 - 2024-08-25
論著|基于體素形態學分析探討腦梗死遠隔丘腦和黑質損害研究
VBM技術可在腦梗死后1~3個月檢測MCA供血區腦梗死患者同側丘腦和黑質體積縮小,可用于檢測其繼發性損害。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腦梗死,大腦中動脈,丘腦,體素形態學分析 - 2024-08-17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第二只人工耳蝸植入時的年齡、使用助聽器的經驗和長期雙耳經驗對雙側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聲音定位的影響
韓國、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第2次植入CI的年齡對培養良好的定位技能非常重要。建議在出生后的頭五年內進行第二次CI植入,最遲不超過十歲。
MedSci原創 - 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聲音定位 - 2024-08-12
終結11年“無聲世界”!復旦團隊領銜研究新突破,迎接耳聾基因治療新時代
此研究結果為遺傳性耳聾的雙耳基因治療提供了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目前,該研究仍在進行中,將隨訪觀察明確基因療法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醫學新視點 - 耳聾,基因治療 - 2024-06-18
丁晶教授:解讀基于頭皮腦電信號的無創腦機接口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上海專家共識 | 第十三屆東方神經病學會議
梅斯醫學特邀丁晶教授分享了目前腦機接口技術臨床轉化進展以及未來更多臨床應用場景的實現,并作相關專題采訪。
MedSci原創 - 無創腦機接口,第十三屆東方神經病學會議 - 2024-05-31
權威發布|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年版)
更好地規范肝癌的診療行為,反映肝癌診治的最新進展,提升肝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進一步推動落實并達成中國政府《“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實現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標。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診療指南,原發性肝癌 - 2024-05-28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1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