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如何用“病理學GPT”顛覆肺癌診斷,讓三周等待縮短為44分鐘?
EAGLE 模型可快速從肺腺癌病理切片中檢測 EGFR 突變,泛化能力強,優化診斷流程,減少檢測需求,具臨床轉化價值。
生物探索 - 肺腺癌,EAGLE模型 - 2025-07-16
Nature Methods:解鎖細胞3D迷宮:AI新視角,看清生命最微觀的動態建筑
研究開發出基于點云和三維旋轉不變性 AI 模型的表征學習框架,可解析細胞內復雜結構 3D 形態,揭示生物學意義,在藥物篩選中能捕捉細微表型變化。
生物探索 - 細胞成像,三維旋轉不變性 - 2025-07-06
通過心電圖可以辨別是男是女?
看 J 點抬高和 ST 段角度(提早揭密了)可以推算這份心電圖出自男性還是女性。而今天的這篇研究則增加了測試的難度-性別確認激素治療的跨性別者(也就是變性人),看還能不能識別。
心內之友 - 心電圖 - 2023-03-10
Celltrion的COVID-19治療抗體CT-P59已完成全球臨床試驗,立即向韓國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許可並在全球展開申請程序
- 順利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 … 今日已向韓國食藥署遞交緊急使用許可申請書 - 以臨床試驗結果爲依據,爲了於2021年1月份申請美國、歐洲緊急使用許可,與FDA、EMA進行協商
國際文傳 - 新冠 - 2021-01-05
用藥靠掰、劑量靠猜、專用藥不專,三大短板加劇兒童藥匱乏
兒童專用藥匱乏是我國醫藥領域的老問題,“用藥靠掰、劑量靠猜”,專用藥不專問題一直困擾著家長。
經濟參考報 - 用藥靠掰,劑量靠猜,專用藥不專 - 2019-12-03
Nature重大發現:癌基因竟不在染色體上?第一作者吳思涵親身解讀!
21日凌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Ludwig癌癥研究所的Paul Mischel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大量的癌基因并不在染色體上,而是會從染色體上脫落下來,變成一種小型的DNA,稱為染色體外DNA(ecDNA)。
肽度TIMEDOO - 吳思涵,癌基因,Nature - 2019-11-22
兒童安全用藥難題多:專用藥緊缺、服成人藥易出意外
據中國之聲報道,日前,湖南5歲的貝貝因為爸爸把服用3/5片的醫囑看成了服用3-5片,過量服藥后在家里昏睡了三天。送醫后進行了血液透析才脫離危險。而3/5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半片,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雖不會粗心到把醫囑看錯,但也很難準確給孩子掰出3/5片藥。
中國之聲 - 兒童,安全用藥,專用藥 - 2019-07-29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論文
世界上還有那個大學如此寬容?還有哪個博士導師如此大量?還有哪個博士生是如此天才?但是,這是需要有一種土壤的,這就是文化、制度與學術思想的土壤。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論文 文/佚名 相信很多人被論文煩惱過,一想起選題、開題報告、答辯等等環節就頭痛,誰知,在這世界上,還有這樣一些“牛”博士,他們的牛人經歷,確實佩服得五體投地。 ▋第五牛博士論文 論文在還沒答辯之前已經發表在最好
網絡 - 博士,論文 - 2019-06-29
臺灣流感疫苗短缺,當地“食藥署”被指拖延公布問題疫苗
臺灣“疾管署”一直強調臺灣流感仍是“低度流行”,疫苗與病毒吻合,不過,2018年臺灣流感引發的重癥、死亡病例比2017年同期“猜錯”病毒時還要多,一旦流感進入高峰期,可以想象嚴重性。
中新網 - 流感,臺灣,短缺 - 2018-12-03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