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巨人”到臨床突破:秦叔逵教授談腫瘤免疫治療的蛻變
【醫悅匯】有幸邀請到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創始人之一、CSCO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秦叔逵教授做客對話大咖欄目,探討溶瘤病毒在肝癌治療中的作用機制及其與現有治療手段的協同效應。
醫悅匯 - 免疫治療 - 2025-07-24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的研究進展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多系統自身免疫病,異質性強。現有治療含傳統藥物及生物制劑,新策略聚焦免疫調節等,聯合用藥與精準治療成趨勢。
小藥說藥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病 - 2025-07-22
從“聽眾”到“主角”,李俊杰教授談ASCO中國乳腺癌重磅研究
在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進展研討會(BOC)上,【醫悅匯】特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俊杰教授做客對話大咖,分享本屆ASCO年會乳腺癌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未來發展趨勢。
醫悅匯 - 乳腺癌,ASCO - 2025-07-15
靶向多瘤種!EVM14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國產mRNA腫瘤疫苗實現“中美雙報”
研究數據顯示,EVM14在小鼠中誘導劑量依賴性的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在多個小鼠同源腫瘤模型中顯著抑制腫瘤生長。
網絡 - 2025-07-15
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
亞盛醫藥(納斯達克代碼:AAPG;香港聯交所代碼:6855)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Bcl-2選擇性抑制劑利生妥
亞盛醫藥 -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亞盛醫藥,利沙托克拉 - 2025-07-11
2位作者,一篇Nature系列綜述:CAR T 細胞療法治療癌癥的神經系統并發癥
CAR-T 療法神經毒性包括 ICANS、TIAN 及 BCMA 靶向治療后的遲發性并發癥,機制涉及炎癥、血腦屏障破壞等,現有治療以激素和細胞因子抑制劑為主,未來需優化 CAR 設計等。
BioMed科技 - 神經毒性,CAR T細胞 - 2025-06-27
腫瘤細菌免疫治療的研究現狀和未來方向
核藥是搭載放射性同位素的 “智能導彈”,具診療一體化優勢,RDC 成最具潛力方向,全球市場快速增長,中國加速追趕,未來 α 粒子療法等技術或重塑疾病治療范式。
小藥說藥 - 放射性藥物,核藥 - 2025-06-26
從血癌到自免,這款CAR-T療法的“含金量”還在提升
AZD0120是一款基于FasTCAR快速生產平臺開發的BCMA/CD19雙靶向CAR-T細胞療法,具有成為惡性血液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新一代治療選擇的潛力。
網絡 - 2025-06-13
ASCO 2025:80多項摘要突破性研究進展即將公布,重新定義乳腺癌治療和改變胃癌治療結局
會上將有超過80個摘要公布,其中涵蓋20款已獲得批準的藥物和潛在新藥,包括兩項重磅研究的全體大會報告,一項特別重磅研究摘要口頭報告,以及19項口頭報告。
網絡 - 2025-05-22
2025 CSCO | 腫瘤免疫治療“風向標”,王俊教授解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指南更新要點
【醫悅匯】對話大咖欄目特邀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俊教授深入解讀此次指南更新的亮點與考量,以期助力臨床醫生更好地應用免疫治療,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希望。
醫悅匯 - CSC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 2025-05-21
中國多中心Ib期研究證實EZH1/2抑制劑HH2853治療r/r PTCL安全有效
國內多中心學者進一步開展Ib期研究,評估了HH2853治療r/r PTCL的療效、安全性、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
聊聊血液 - 外周T細胞淋巴瘤,HH2853 - 2025-05-07
單抗藥物命名揭秘:「珠」「昔」「利」「妥」,藏在單抗名字里的密碼
單克隆抗體藥物命名遵循國際規則,由前綴、作用目標亞詞干、來源亞詞干及詞尾構成,后有規則更新,其名字蘊含功能與出身信息,展現研發技術發展。
MedSci原創 - 單克隆抗體藥物,命名規則 - 2025-04-28
病理干貨 | 簡述pan-TRK免疫組化檢測應用與判讀
NTRK 包括 NTRK1/2/3,其基因融合突變可致癌。pan-TRK IHC 檢測是 NTRK 融合突變重要診斷方法,具高敏、低成本等特點,但也面臨判讀等挑戰。
上海阿克曼病理 - NTRK,基因融合突變 - 2025-04-23
生物制藥扎堆研發背后的風險與破局之道——從PD-1到CD19,解讀藥物開發管線的同質化陷阱
生物制藥行業現 “羊群效應”,熱門靶點研發管線激增,其源于多種因素,帶來資源錯配、創新抑制等風險,藥企應從多方面構建差異化研發生態。
小藥說藥 - 生物制藥,羊群效應 - 2025-04-01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