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與共識】|化療相關腹瀉全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
本專家組基于國內外循證醫學證據,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對化療相關腹瀉的定義、發病機制、分類、評估、診斷、干預和預防進行充分的評估與討論,最終形成《化療相關腹瀉全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
中國癌癥雜志 - 化療,腹瀉 - 2025-07-27
Cell:劉光慧等繪制人體器官衰老時間表,30歲血管領跑老化
研究首次融合超高靈敏度質譜技術與機器學習算法,系統構建了橫跨人類50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質組衰老圖譜,涵蓋七大生理系統、13種關鍵組織,從蛋白視角呈現了機體增齡性演變的全景式動態景觀。
論道心血管 - 衰老 - 2025-07-27
【論著】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患者病情進展及短期預后的預測因素分析
本研究擬探討PIV?BAR?側支循環及NIHSS評分對APACI患者早期病情進展及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 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 - 2025-07-26
又一例復蘇室事件,這次和麻醉醫生無關
某三甲醫院 PACU 患者拔管后因未實時監測 EtCO2,致呼吸抑制遲發,暴露監測短板,需推廣 EtCO2 監測及智能預警。
麻醉MedicalGroup - 呼吸監測,麻醉恢復室 - 2025-07-26
理論學習:不同指南共識對于肺結節隨訪建議的詳細對比
不同指南對肺結節隨訪的建議在分類、大小閾值、間隔等方面有異同,中國共識結合本土數據更具適用性,需多學科及醫患共同決策。
葉建明說結節 - 肺結節,隨訪指南 - 2025-07-25
J Allergy Clin Immunol:在免疫缺陷中使用人工智能的當前觀點和挑戰
人工智能助力IEI診療具變革性潛能,亟需以實施科學為指導,跨學科多方攜手,推動從研究走向大規模臨床應用,實現精準醫療的“最后一公里”突破。
MedSci原創 - 免疫缺陷,人工智能,罕見病 - 2025-07-24
Chinese Medicine:從傳統到智能,深度學習賦能中醫穴位自動定位
本文全面綜述了深度學習技術在中醫穴位定位領域的進展,涵蓋算法架構、定位策略及多模態成像,系統整合了豐富的經驗和研究成果。
MedSci原創 - 深度學習,穴位自動定位 - 2025-07-24
《第二批罕見病目錄》之獲得性血友病—人工智能在遺傳性和獲得性血友病管理中的應用:從基因組學到治療優化
此次研究不僅涵蓋了血友病的基礎科學和臨床治療方面的最新進展,還特別關注了如何利用現代技術和人工智能來優化疾病管理和患者生活質量。
MedSci原創 - 基因組學,人工智能,獲得性血友病 - 2025-07-24
Adv Mater:我國學者揭示磁響應人工細胞介導線粒體移植,助力小膠質細胞免疫穩態恢復
本研究設計了一種線粒體負載ACs,它實現了線粒體加載和自我封閉的過程,通過血液移植為線粒體提供抵御外部攻擊和免疫清除的保護。有效地減輕了 ICH 后具有挑戰性的腦內免疫炎癥過程。
MedSci原創 - 腦出血,干細胞線粒體,免疫清除 - 2025-07-24
中醫藥+人工智能烏鎮共識(英文)
在三千年的實踐中,中醫學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知識,形成了一條既尊重古法又融合創新的獨特發展之路。在過去的30年里,通過實施現代化舉措,中醫藥在使用當代科學方法闡明其理論基礎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 中醫藥 - 2025-07-23
專家論壇|李海:新技術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全病程管理中的轉化與落地
對于進展期ACLF的治療路徑也在逐步擴展,從創新性藥物的開發,到生物人工肝和干細胞的應用,都已在臨床研究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均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正式落地。
臨床肝膽病雜志 - 早期診斷,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 2025-07-23
JAMA子刊:耳聾患兒恢復聽力,聽說效果超越人工耳蝸!復旦舒易來教授團隊證實基因療法優勢
這項研究為先天性耳聾的治療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尤其是對于OTOF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耳聾患者,基因療法有望成為人工耳蝸之外的新型有效治療選擇。
醫學新視點 - 人工耳蝸,遺傳性耳聾 - 2025-07-23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代償優化策略康復方案
帕金森病步態障礙致殘性高,藥物及神經調控效果有限。多模態代償策略(感覺增強、認知動作調整等)通過重塑神經通路改善癥狀,個性化適配是關鍵。
神經科學論壇 - 帕金森病,步態障礙 - 2025-07-23
問診分析:肺多發結節醫生極力主張手術,聽還是不聽?
47 歲女性雙肺多發小結節 5 年,部分略增大,當地建議手術,咨詢后認為結節風險低、進展緩,暫無需手術,可隨訪,探討良惡性、手術必要性等問題。
葉建明說結節 - 肺部腫瘤,肺多發結節 - 2025-07-23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