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閱讀
Kidney Int 顏建云/陸立鶴教授團隊發現α-酮戊二酸通過上調TET2抑制血管鈣化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AKG通過調控TET2/NLRP3信號通路抑制血管鈣化。?
北大一院崔昭團隊揭示腎病關鍵預警指標,或填補中國人群數據空白
北大一院崔昭團隊研究發現,中國 MCD 和 FSGS 患者可檢出抗 nephrin 自身抗體,其與病情嚴重程度及頻繁復發相關,或成預測生物標志物與治療靶點,對診斷、治療有參考價值。
Kidney Int :性別差異在急性腎損傷中的角色
性別差異在急性腎損傷的發生、治療及預后中扮演著復雜而關鍵的角色。
Kidney Int:術中維持血壓策略對術后急性腎損傷風險的影響
圍手術期避免低血壓策略(MAP≥80 mm Hg)在術中顯著減少了MAP低于80 mm Hg的時間,并減少了術后使用ACEI或ARB等抗高血壓藥物的比例。
Kidney Int:蔣小云/陳崴團隊構建基于狼瘡性腎炎腎活檢病理圖像的療效預測人工智能模型
該研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LN患者不同染色的腎臟病理圖像,構建LN誘導治療療效的預測模型,為制定LN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新的決策支持手段。
Kidney Int:即時與延遲啟動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對HIV感染者腎臟健康的影響
在高基線CD4細胞計數的HIV感染者中,即時啟動ART對腎臟健康無顯著不良影響。
Kidney Int :Atacicept在IgA腎病治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tacicept在IgAN患者中顯著減少蛋白尿并穩定腎功能,其安全性與安慰劑相當。
Kidney Int:組蛋白去乙?;?(HDAC3)調控慢性腎臟病的炎癥和纖維化作用
HDAC3作為調控腎臟炎癥和纖維化的關鍵因子,其通過NF-κB的調節起著中心作用。
Kidney Int:中國學者研究——新型線粒體自噬誘導劑UMI-77治療狼瘡性腎炎潛力如何?
UMI-77作為一種新型的線粒體自噬誘導劑,能夠通過增強線粒體功能并調節免疫細胞的反應來限制SLE的自身免疫性和腎炎的發展。
Kidney Int:突破性小分子藥物c407治療遺傳性腎病綜合癥的初步結果
c407這種小分子藥物具有通過糾正NPHS2基因突變podocin的功能障礙來治療遺傳性腎病綜合癥的潛力。
Kidney Int:IL37b(一種抗炎細胞因子)在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ˋDPKD)中的治療潛力
IL37b通過促進腎臟駐留巨噬細胞中的干預素信號傳導來抑制囊腫的形成,為ADPKD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治療策略。
Kidney Int:腎小球mRNA測序是否有效預測IgA腎病患者的疾病進展?
腎小球mRNA測序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對IgAN疾病進展的預測能力,還有助于早期識別那些可能從積極干預中獲益的患者。
Kidney Int:慢性腎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或DPP-4抑制劑后的高鉀血癥風險比較
在慢性腎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SGLT-2i和GLP-1RA與DPP-4i相比,在降低高鉀血癥風險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Kidney Int:抗nephrin抗體與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移植后復發的關系
循環抗nephrin抗體可能是FSGS移植后復發的病理因素之一,并且可能通過nephrin的磷酸化介導其作用。
Kidney Int:塌陷性腎小球病變(CG)的不同遺傳背景如何影響其疾病的表現和進展?
本研究揭示了遺傳狀態在巴西高度混合遺傳背景人群中ICG病理機制中的重要作用,超過一半的病例可歸因于遺傳因素。
Kidney Int:通過大規模代謝組數據尋找新型腎小球濾過率估算標志物
與mGFR強相關且對人口統計因素依賴性小的新候選eGFR標志物。
Kidney Int:尿毒癥患者的嗜酸細胞計數增加的生物學機制是什么?
研究提供了一個全面的人類甲狀旁腺單細胞轉錄組圖譜,并闡明了甲狀旁腺嗜酸性細胞的起源及其潛在的轉分化機制。
Kidney Int: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引發慢性腎臟病(CKD)的一個重要因素
NASH是CKD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Kidney Int:腎臟產生的膠原凝集素11可在尿路感染防御中的起到關鍵作用
通過腎臟特異性及全身Colec11基因敲除模型,我們驗證了腎臟產生的CL-11在抵抗尿路病原體中的關鍵作用。
Kidney Int:成纖維網狀細胞衍生外泌體在膿毒癥誘發的腎損傷中的治療潛力
FRC-Exos通過促進腎小管細胞的線粒體自噬和抑制炎癥反應,為膿毒癥誘發的急性腎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