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2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檢驗結果是糖尿病診斷、治療及病情監測的重要依據,正確的分析檢驗結果對疾病診斷、鑒別診斷、病理過程判斷和治療效果評價非常重要:根據病因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各型糖尿病的檢驗項目多、反映的病理變化不同且結果各具特點,為更好地分析檢驗報告數據包含的病理意義,節省查閱
2018-05-30
目前,我國已上市的GLP-1受體激動劑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劑。為使我國臨床醫生及時、全面了解該類藥物的最新臨床證據,并在臨床實踐中更好的發揮該類藥物的作用,我國部分臨床專家在系統回顧GLP-1受體激動劑的臨床證據和相關指南的基礎上達成該類藥物臨床應用的共識并制定《GLP-1受體激動劑臨床應用專家指導意見》,對GLP-1受體激動劑的臨床應用及相關證據進行全面介紹。
2018-05-15
2 型糖尿病是目前全球共同面臨的健康問題,美國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 美國內分泌學會(ACE)2018 年1 月發布的《2 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以下簡稱《管理策略》)從美國的角度對其臨床醫生的臨床實踐給予指導。本文探討該《管理策略》的核心要點及其對我國全科醫生的指導意義。
2018-03-30
《社區醫生2 型糖尿病管理流程與分級診療規范(深圳專家共識)》的制定,引用了國內外專業領域相關糖尿病指南、專家共識,以及重要循證醫學研究作為參考依據,并對這些證據予以分類并賦予等級,質量可靠。該共識結合深圳市的區域特點和要求,與當地社區診療實踐相結合,提出在深圳社區實際存在的問題以及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內容比較具體、全面,總體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該共識對社區醫生進行2 型糖尿病管理具有較好的指導意
依據2015年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的估計,全球約有4.15億2型糖尿病人群,到2040年該數字可上升到6.42億。2015年印度糖尿病研究學會(RSSDI)發布了2型糖尿病管理的臨床實踐建議,該指南是依據2014IDF2型糖尿病指南改編。本文是對該指南的更新,2017版指南新增3個部分,分別為低血糖,糖尿病和心血管風險以及技術相關內容。
2018-03-10
自2016年9月開始,CDS邀請了心血管內科、精神心理科、營養學、中醫學、文獻學等相關專家,與本學科專家共同成立指南編寫委員會及工作小組,對4年來糖尿病相關領域新的臨床證據進行梳理,匯中外精華、融百家智慧,歷時一年余精心修訂出這本新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在新指南內容表述中,首次增加了要點提示和證據級別,根據證據質量、臨床意義、普遍性、適用性等將證據級別分為A、B、C三個等級。這些證據級別
2018-03-08
2018年3月,歐洲心力衰竭協會(HFA)、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布了2型糖尿病和心衰的立場聲明。心衰和2型糖尿病共存比較常見,對臨床管理和疾病預后也有重大影像。本文主要總結了當前心衰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以及二者之間發病機制交叉的最新理解。
2018-02-20
2型糖尿病(T2DM)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診斷患者大多可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起始口服降糖藥物(oral antidiabetic agents,OADs)治療;如有顯著臨床癥狀且血糖明顯升高,則可給予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新診斷患者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解除高糖毒性后,胰島β細胞功能可能部分恢復,再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個體化治療方案。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糖尿病正成為一種全球范圍內的慢性流行性疾病。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至2030 年,世界范圍內2 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到5.92 億。糖尿病的管理不僅要實現理想的血糖控制,更要通過良好的代謝控制達到預防慢性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延長患者壽命的目的。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中,視網膜、腎臟及外周神經的微血管并發癥是各類型糖尿病的特異性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
2018-02-13
2018年2月,臺灣心臟病學會(TSOC)聯合中國糖尿病協會(臺灣)共同發布了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藥物管理共識。該共識明確了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全文共包含5部分內容,分別為: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治療,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治療,糖尿病患者3期慢性腎病的治療,具有卒中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以及糖尿病患者心衰的治療。
2018-01-30
糖尿病是一種復雜的慢性病,大量循證證據支持早期診斷和干預可改善預后。隨著新技術和治療方法等的不斷發展,針對糖尿病醫學診療的標準也需要不斷更新。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制定的“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是指導臨床醫師進行糖尿病管理臨床實踐的權威指南之一。近日,ADA 根據當前最新研究結果對指南進行更新,并于Diabetes Care 增刊上發布了
2018-01-30
1956年,Oakley等首先提出糖尿病足的概念。1972年,Catterall等將其定義為因神經病變而失去感覺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糖尿病足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復雜病變。組織缺血、周圍神經病變和感染是導致糖尿病足的三大病理基礎,三者通常合并存在。周圍神經病變及組織缺血作為發病的始動因素,而感染常隨之發生。
2018年波蘭糖尿病指南,該指南每年修訂一次,今年有一下主要改變。 一、按照三大營養要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不同比例,攝入低熱量飲食,可以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不過作者們不建議長期攝入低碳水化物食物或禁食。并建議少飲用含糖及不含糖的飲料,蜂蜜、果汁及其他飲料也應給予限制 膳食纖維攝入量的建議也有所改變,每日最低膳食纖維攝入量應為25g/日或15g/1000 kcal;膳食纖維攝
2018年1月,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學會(AACE)更新發布了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方案共識聲明。2018版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方案更新了生活方式治療部分。
2017-12-30
2014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撰寫的《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作為第1版國人DR篩查、診斷和干預指南,對全科醫師、眼科專科醫師和眼底病專業醫師的DR臨床診療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目前我國87%糖尿病患者就診于眼科醫療資源極其有限的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部分DR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50%以上就診于基層醫療機構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應定期進行眼底檢查,近70%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