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
中國絕大多數肝癌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長期發展的結果,具有富血供、多中心起源特點,早期即可侵犯門靜脈小分支并發生肝內轉移。因此,肝癌發生之初即是一種局部器官和全身性疾病。為此,臨床上需要采用包括局部治療[手術切除、射頻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化學消融、冷凍消融等]、器官水平治療[經導管動脈灌注化療(TAIC)、TACE]和系統治療(免疫治療、抗病毒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方
阻斷母嬰傳播是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關鍵環節。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發起,聯合多學科專家,基于系統評價證據,結合患者意愿,采用評估、制訂和評價(GRADE)分級,遵循RIGHT 報告標準,制訂我國首部循證HBV 母嬰傳播防治指南,以期為臨床醫師和婦幼保健相關人員提供圍產期監測、干預和新生兒免疫的決策依據。
在臨床醫生問卷調查和護肝片研究文獻系統回顧的基礎上,采用國際臨床醫學專家共識研制方法,基于現有最佳證據,充分結合專家經驗,遵循“循證為舉,共識為主,經驗為鑒”的原則,全國22 家單位三十余位中醫、西醫臨床和方法學專家研制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共識《護肝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旨在指導和規范臨床醫生合理使用護肝片,提高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該共識采用國際公認的證據分級推薦標準: GRADE 系統。專家共識意
為了充分認識肝纖維化防治的重要性,為從事肝臟疾病防治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師提供指導性意見,本學會組織國內專家,經多次討論修改,于2006 年發布了《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近10 年來,國內外有關各種慢性肝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取得了快速進展,加深了對肝纖維化及其逆轉過程的認識,豐富了診療手段。因此需對該指南加以更新修訂。本指南只是幫助醫師對肝纖維化的診斷和治療作出正確、合理決策,不是強制性
2019-07-02
2019年7月,歐洲肝臟重癥監護組(LICAGE)發布了肝硬化患者圍手術期止血管理意見書,旨在概述慢性肝病患者圍手術期的凝血管理,包括患者血液管理、止血監測和止血劑的現狀。
口服核苷( 酸) 類似物(NAs) 抗病毒治療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HB) 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從抗病毒作用強弱及耐藥方面考慮,國內外指南將NAs 類藥物分為一線和非一線用藥。《非一線核苷( 酸) 類似物經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策略調整專家共識》主要針對目前正在使用非一線NAs 類藥物且有效的患者,如何規范地調整為一線NAs 類藥物,并強化CHB 初始抗病毒治療必須選擇一線NAs 類藥物,使患者
2019年6月,韓國肝臟病研究學會(KASL)發布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指南,最初的KASL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于2004年發布,并分別于2007年,2011年和2015年進行修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為臨床醫生提供關于慢性丙肝患者管理的有用的臨床信息和醫學指南。
終末期肝病患者普遍存在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影響終末期肝病患者生存率的獨立危險因素。應作為和腹水、肝性腦病等同樣重要的并發癥進行診治。但是迄今為止,我國尚無針對終末期肝病患者的臨床營養指南。為了規范終末期肝病患者臨床營養診療,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共同組織國內有關專家編寫了《終末期肝病臨床營養指南》。旨在幫助臨床醫生在終末期肝病患者臨床營養不良和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定、營養支持
2019年6月,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更新發布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管理共識建議,第一版 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于2009年發布,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聯盟共識于2014年發布,本文是在2014年版共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更新,主要內容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相關定義,治療,肝移植以及兒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等。
該共識聲明是由澳大利亞感染病,肝臟病,血液學,腫瘤學以及兒科學專家共同商議制定,主要目的是針對血液和惡性實體腫瘤患者免疫抑制期間乙肝病毒的管理提出指導建議。
2019-04-30
肝硬化是以一種或多種病因反復作用形成的以肝實質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形成為特征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多種肝膽疾病可導致肝硬化的發生,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肝豆狀核變性、彌漫性膽管阻塞等。在肝硬化基礎上又可發生肝細胞癌等繼發性病變。肝硬化患者的肝儲備功能和再生能力均顯著降低,因此.限制了肝切除的范圍.尤其是大范圍肝切除可引發術后肝功能不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對肝硬化患者肝切除術后肝功能
2019-04-10
在過去的近15 年中,產生了許多免疫調節的治療方法。即使大多數HCV 血清學陽性或HBV 血清學標記陽性既往HBV 感染(分別為HCV 和HBV)患者未發生肝損傷,但仍然具有再激活的潛在風險。HCV 感染患者應用免疫抑制治療時,病情往往會惡化并進展迅速,且HCV 再激活(HCVr)將影響免疫抑制治療方案的實施。本共識旨在明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和特殊人群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特征及其管理方法。 拓展
2019年3月,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發布了藥物性肝損傷指南,特異性藥物肝損傷是肝病科醫生面臨的最具挑戰的肝病之一,由于臨床實踐中藥物種類繁多,藥物性肝損傷具有多種臨床和病理表型,且缺乏特定的生物標志物。本文主要總結了當前關于藥物性肝損傷的危險因素、診斷、管理以及最小化風險策略的相關內容并提出指導建議。
2019-03-20
肝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約占兒童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的近80%。準確的病理診斷、分型及臨床分期是制定肝母細胞瘤患兒治療方案及判斷預后的前提和基礎。為規范肝母細胞瘤的病理診斷,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兒科病理學組和福棠兒童醫學發展研究中心病理專業委員會聯合組成專家組,經過反復討論,對肝母細胞瘤的規范取材、組織學分類要點、免疫組織化學、鑒別診斷、報告方式等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