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循環衰竭(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如嚴重膿毒癥病死率30%,而合并急性循環衰竭(休克)患者病死率可達50%。但目前我國尚無關于急性循環衰竭的共識或指南,而且臨床診斷標準不夠清晰。近年國際上陸續發表了數篇急性循環衰竭(休克)相關的文獻、共識和指南以便于規范其診斷和治療,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在2014年發表的歐洲休克血流動力學監測共識,該共識提出了急性循環衰竭(休克)診斷的新觀點。為促進我國急診急
2012-06-01
右心在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多種心肺疾病可影響右心功能,導致右心衰竭,而右心功能又是多種心肺疾病轉歸和預后的重要決定因素。右心衰竭的發病率、患病率、病殘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 目前國內外尚未制定專門的右心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或專家共識。2009年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發布了《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2009心力衰竭更新共識》,將右心衰竭診斷和治療的內容作為獨立
2022-09-06
在血液透析的一個新概念誕生20年后,體外白蛋白透析(ECAD)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容主要使用的人工肝臟支持。本文主要針對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支持提供專家指導建議。
2019-06-27
2019年6月,歐洲呼吸學會(ERS)發布了急性呼吸衰竭胸部影像學檢查聲明,胸部影像學檢查在急性呼吸衰竭的診斷,監測和潛在疾病評估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用的檢查方法包括普通胸部X射線到CT,肺超聲以及PET-CT檢查等。本文是針對急性呼吸衰竭胸部影像學檢查方法進行了全面的回顧,針對每一項檢查評估的內容包括:適應證,技術因素,肺形態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與機械通氣潛在的相互作用。
2016-08-30
急性循環衰竭( 休克) 是以微循環功能障礙為基礎組織低灌注、多器官功能障礙為特征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病情危重。需要提高早期識別和診斷能力,早期采取針對性的個體化綜合干預措施,以改善組織灌注和氧供為中心穩定生命體征,保護器官功能,去除病因和誘發因素,并通過血流動力學檢測,進行危險度分層和預后評估。《急性循環衰竭中國急診臨床實踐專家共識》的發布,有助于提高我國急診科對急性循環衰竭( 休克) 的早期識別、
2024-11-28
本研究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營養管理的最佳證據進行總結,內容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實用性,可為臨床醫護人員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營養管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