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10個孩子患癌
歐洲一捐精者因攜帶 TP53 基因突變,致 67 名子女中 10 人患癌、23 人帶致癌基因,暴露輔助生殖領域篩查、監(jiān)管及遺傳風險認知漏洞,需多方努力保障生命安全。
Nature顛覆性發(fā)現:放療是把雙刃劍,或促進遠端腫瘤生長
放療可能通過誘導腫瘤細胞分泌雙調蛋白(AREG),激活免疫細胞 EGFR,抑制吞噬功能,促進遠處轉移。阻斷 AREG 或聯(lián)合 CD47 抗體可增強放療效果,為優(yōu)化放療策略提供新方向。
不花錢不吃藥!最新研究:聽1分鐘100Hz純音,能改善前庭功能,長效緩解頭暈、惡心等暈車癥狀(附實測音頻)
該研究確定了100Hz純音(80–85dBZ,1min)可以通過耳石介導,改善前庭功能,長效緩解暈動病引發(fā)的相關癥狀,如頭暈、惡心等。并且符合日常安全標準,為開發(fā)新型非藥物干預設備奠定了科學基礎。
科研初心|anti-TFPI從夢想啟航,為血友病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血友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血液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缺乏引起(血友病A缺乏FVIII,血友病B缺乏FIX),全球有超過80萬人罹患此病。
Nature Genetics:非隨機婚配如何“重塑”人類基因組?重磅研究揭示跨染色體遺傳新機制
《Nature Genetics》研究利用 DGREML 方法發(fā)現,配子相不平衡(GPD)對身高、受教育程度等性狀的 SNP 遺傳力貢獻達 10%-27%,還影響性狀間遺傳相關性,存在人群差異。
【專家述評】|CDK4/6抑制劑后時代下的乳腺癌精準診療
本文將回顧性分析這些藥物的研究數據,以期為CDK4/6抑制劑后時代的乳腺癌精準診療提供參考。
Science: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tài)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這不僅僅是蛋白質設計領域的一次技術飛躍,更是為構建未來生物計算、智能藥物遞送,乃至全新生命系統(tǒ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CR 達 100%!430億出海的國產PD1/VEGF雙抗最新數據公布|2025 ASCO
三生制藥與輝瑞達成 60.5 億美元合作,將 PD-1/VEGF 雙抗藥物 SSGJ-707 全球權益授權給輝瑞。II 期數據顯示其療效顯著、安全性可控,標志中國原研藥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哈佛最新研究:每周超3.5杯牛奶,肝癌風險或增45%?
哈佛大學研究發(fā)現,每周牛奶攝入超 3.5 杯可能顯著增加肝癌風險,高脂乳制品與慢性肝病死亡風險正相關,低脂乳制品和酸奶或有保護作用,機制涉及 IGF、脂肪酸等。
CA199 升高10倍竟然不是腫瘤?!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CA199 雖常被視為癌癥預警指標,但其升高未必是癌癥。如女性月經期可致 CA199 顯著升高,需結合病史、癥狀及檢查綜合評估,動態(tài)觀察并避免誤診。
京劇登上Cancer Cell封面:馬駿院士團隊首創(chuàng) “高效低毒”的免疫治療新方案
中山大學馬駿團隊在《Cancer Cell》發(fā)表研究,其 “去順鉑” 免疫聯(lián)合方案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提升 3 年無失敗生存率至 88.5%,降低嚴重毒性,為患者帶來新選擇。
EASL熱點 | 失代償期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管理的前沿進展
本期“藥明白”欄目特邀于現場參會的薛秀蘭教授,對失代償期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管理的前沿進展進行分享并點評。
國內團隊發(fā)現結直腸癌治療新策略:半邊蓮抑制腫瘤作用顯著,且與PD1聯(lián)合效果更佳!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團隊發(fā)現,中藥半邊蓮活性成分洛貝林可顯著抑制結直腸癌生長,通過調節(jié)腫瘤微環(huán)境、靶向MAPK14/p53/Slurp1信號通路發(fā)揮作用。
雙膦酸鹽可以和地舒單抗互換使用嗎?
腫瘤骨轉移治療中,雙膦酸鹽與地舒單抗機制各異。本文從機制、互換時機、實戰(zhàn)策略及誤區(qū)等方面分析,提出臨床決策應遵循 “3M 原則”,依患者情況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