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BRCA2胚系突變男性患者,乳腺癌后罹患胰腺腺泡細胞癌,一線mFFX化療縮瘤獲手術機會
1 例伴 BRCA2 突變的胰腺腺泡細胞癌(PACC)患者,經改良 FORFIRINOX 方案治療后腫瘤縮小并獲轉化手術機會,提示該方案或為一線選擇,需行 BRCA 檢測。
蘇州繪真醫學 - BRCA2,胰腺腺泡細胞癌 - 2025-07-26
結直腸癌“免疫外掛”已上線!王峰教授揭秘免疫聯合治療的前沿探索
在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進展研討會(BOC/BOA)上,【醫悅匯】有幸邀請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做客對話大咖分享結直腸癌免疫聯合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多項前沿研究成果。
醫悅匯 - 結直腸癌,免疫聯合治療 - 2025-07-23
Nat Commun:中山大學吳小劍等團隊研究揭示PIANOS可精準預測結直腸癌患者風險分組
該研究介紹了一個獨立于平臺且免歸一化的單樣本分類器 (PIANOS),旨在通過準確地將 CRC 患者劃分到不同的風險組來優化治療決策。
iNature - 結直腸癌,PIANOS - 2025-07-19
七歲男童罹患髓母細胞瘤,基因檢測助力分子分型之余,檢出MLH1胚系雜合變異確診林奇綜合征
本病例是第三例林奇綜合征合并髓母細胞瘤病例,為林奇綜合征相關的癌癥提供了額外證據,并為患者治療開辟了新途徑。
蘇州繪真醫學 - 髓母細胞瘤,林奇綜合征 - 2025-07-18
大咖談 | ICI藥物在晚期結直腸癌優選人群的探索
CRC免疫治療的重點將是結合分子特征,利用個性化聯合治療模式,并繼續優化預測標志物,使得免疫治療能夠惠及更廣泛的CRC患者群體,為患者帶來切實的生存獲益。
iCombo - 結直腸癌,ICI藥物 - 2025-07-18
腫瘤學臨床實驗設計的發展趨勢
傳統腫瘤臨床試驗有局限,現發展出籃式、傘式、平臺試驗及 N-of-1 等新設計,以患者為中心,基于生物標志物精準匹配治療,推動癌癥個體化治療。
小藥說藥 - 精準醫學,N-of-1試驗 - 2025-07-08
繪真約大咖 | 秦瑞教授:子宮內膜癌患者不應僅局限于分子分型,NGS多基因檢測有必要!
癌癥基因組圖譜(TCGA)EC分子分型已提出 10 余年,國內專家學者也越來越重視EC的分子分型,但其臨床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
蘇州繪真醫學 - 子宮內膜癌,分子分型 - 2025-07-04
王湘教授談胃癌治療“新藍海”:免疫治療+生物標志物檢測,開啟精準時代
【醫悅匯】有幸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王湘教授做客對話大咖欄目,聚焦胃癌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與臨床應用現狀,深入探討生物標志物在精準治療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未來可能改變治療格局的新方向。
醫悅匯 - 胃癌,免疫治療 - 2025-07-03
NEJM:Encorafenib 聯合方案改寫 BRAF V600E 突變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格局
BREAKWATER試驗首次通過3期高水平循證數據證實了以通路激活機制為靶點的多藥聯合治療能顯著改善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一線療效,尤其是在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方面。
MedSci原創 - Encorafenib, BRAF V600E 突變結直腸癌 - 2025-07-02
JHO:中國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處癌診斷與治療的現狀
該研究生動反映了中國胃癌診斷和治療實踐的最新發展,為優化策略制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MedSci原創 - 胃癌,胃食管交界處癌 - 2025-07-01
大咖談 | 晚期結直腸癌三線治療選擇
晚期結直腸癌的一線、二線治療目前大多以化療聯合靶向治療為主,顯著延長了患者的PFS和OS,但對于無法治愈或NED的患者而言,在一線、二線標準方案耐藥之后還會面臨接受三線治療及后線治療。
iCombo - 結直腸癌,三線治療 - 2025-06-24
Ann Oncol:人工智能進軍腫瘤病理學:現狀、挑戰及展望
AI促進多組學數據的整合,實現更精準的患者分層和個性化治療策略,未來有望引領癌癥管理進入精準醫學新時代。
MedSci原創 - 人工智能,腫瘤病理學 - 2025-06-19
CCR:分析胰腺癌中KRAS G12突變時還需區分特定亞型,預后、分子和臨床特征差異顯著
鑒于KRAS突變在胰腺癌中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標是探索與KRAS密碼子12突變相關的PDAC的分子譜。
蘇州繪真醫學 - 胰腺癌,KRAS突變 - 2025-06-15
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
結直腸癌免疫治療中,dMMR/MSI-H 對 ICI 敏感,pMMR/MSS 和 MSI-L 需聯合治療,溶瘤病毒、CAR-T 等新策略正發展,面臨療效和安全性挑戰。
小藥說藥 - 結直腸癌,免疫治療 - 2025-06-14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46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