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從泊肅葉到庫埃特:一場流體力學革命,引爆DNA測序成本與速度雙重突破
研究通過 “卷對卷” 流體技術革新 DNA 測序,以庫埃特流替代傳統泊肅葉流,大幅提升速度、降低成本,數據質量優異。
生物探索 - DNA測序,二代測序 - 2025-07-18
肺小結節術前輔助定位技術中國專家共識(2025版)
結合最新技術手段強調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手術成功率和安全性,促進胸外科手術微創化、精準化發展。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 肺小結節 - 2025-07-16
浙江大學信電學院駱季奎教授團隊《ACS Nano》:植入即忘!可控降解“自供電貼片”助力軟骨自我修復
浙江大學等團隊開發可降解壓電 - 摩擦電耦合納米發電貼片(PTEG),運動中自發電恢復軟骨電環境,促進大鼠骨關節炎模型軟骨再生,突破生物電子器件電輸出與生物降解雙重瓶頸。
BioMed科技 - 骨關節炎,可降解納米發電貼片 - 2025-07-05
Science:“打印”一顆心臟?斯坦福新突破:AI“畫”出百萬血管,讓再生器官“活”起來
全球器官捐獻缺口大,3D 生物打印成希望,但其最大瓶頸是構建血管網絡。《科學》研究開發模型驅動設計平臺,能快速為復雜組織設計仿生血管網,經 3D 打印驗證可維持細胞存活,為器官制造奠基。
生物探索 - 器官移植,3D生物打印 - 2025-06-19
快來看看印度醫生設計的“芭比娃娃額頭”
跨性別女性行面部女性化,因疫情采用 3D 打印聯合雕刻師手工制作硅膠假體(中心厚 6mm)填充前額,同時修正下巴及乳房植入物,術后效果良好,硅膠植入結合混合技術可作個性化選擇。
肉毒毒素btxa - 面部女性化,前額填充 - 2025-06-09
PR:3D 打印模型用于先心病患兒家長教育,有效降低術前焦慮并提升手術理解
本研究評估了3D打印模型在降低CHD兒童患者父母焦慮和增強手術理解方面的影響。傳統的紙質方法和3D打印模型均顯著提高了手術知識并降低了父母的焦慮。
MedSci原創 - 先天性心臟病,3D打印,父母焦慮 - 2025-05-27
用于聯合病變治療中非齲性牙頸部缺損修復和采用冠向推進瓣進行牙根覆蓋的多功能導板指南
本病例報告介紹了一種數字化工作流程,該流程通過設計和制作多功能導板來整合修復和手術規劃,以優化聯合病變治療的效果。
Journal of Esthetic and Restorative Dentistry - 非齲性牙頸部缺損 - 2025-05-21
【Advanced Science】綜述:多組學×可視化×AI,多維解析CAR-T治療的微觀與宏觀世界
文章強調了多維組學在CAR-T療法中的整合的最新進展,并探討了可視化技術和AI應用的前沿發展。多組學、可視化工具和AI的全面融合有望為CAR-T細胞療法的調控機制提供變革性的見解。
聊聊血液 - CAR-T治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 - 2025-05-21
重磅!我國首部ACLF指南發布,陳煜教授詳解核心要點
近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陳煜教授對《指南》要點進行解讀。肝膽相照平臺特將精華內容整理成文,供臨床醫生參考。
肝膽相照平臺 - 指南,慢加急性肝衰竭 - 2025-05-15
蔣佳/馬昕/游正偉/金芳純《AFM》:基于“磁力驅動”+“礦化助力”策略加速骨缺損再生修復
針對骨損傷修復難題,蔣佳團隊開發 3D 打印與水凝膠復合支架,兼具力學與生物礦化信號,可促干細胞成骨分化,顯著提升骨缺損修復效率。
BioMed科技 - 骨組織工程,復合支架 - 2025-05-14
專家論壇|張太平:胰腺癌臨床前腫瘤模型的建立與應用進展
本文闡述了用于胰腺癌臨床前腫瘤研究的各類模型的特點及應用進展,分析并探討了人源性組織異種移植、條件重編程、患者來源的類器官等模型的歷史發展、研究現狀和優缺點。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胰腺癌,腫瘤模型 - 2025-04-29
解放軍總醫院郭全義/劉舒云ACS Nano:負載GDF-5預處理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的3D生物打印支架促進關節軟骨內源性再生
郭全義、劉舒云團隊提出 “無細胞再生策略”,用 GDF-5 預處理 SMSCs 獲 G-Exos,載入 3D 打印 GA/HA 支架,經多機制促進軟骨修復,為軟骨缺損治療提供新途徑。
BioMed科技 - 軟骨缺損,無細胞再生 - 2025-04-22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