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有哪些關鍵神經?有哪些病?有哪些手術風險?
脊髓髓內腫瘤主要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細胞瘤、海綿狀血管瘤等,大多是低級別腦瘤,通常全切可以達到治愈性效果。但也有一些惡性腫瘤,需要手術+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
INC國際神經科學 - 脊髓 - 2023-09-20
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由于短 時間攝入大量酒精或含酒精飲料后出現的中樞神經系統功 能紊亂狀態,多表現行為和意識異常,嚴重者損傷臟器功能,導致呼吸循環衰竭,進而危及生命,也稱為急性乙醇中毒?
重癥醫學 - 急性酒精中毒,中樞神經系統功,損傷臟器功能 - 2023-02-01
?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如何鑒別?這5點要知道
詳細的體格檢查、影像學及其他檢查,可以減少誤診可能;精準定位神經損傷部位,客觀評估面神經麻痹的分級,可用于評估預后,指導臨床治療,取得好的臨床療效。
網絡 - 鑒別診斷,中樞性,面癱 - 2022-07-30
急性酒精中毒怎么診治?共識告訴你
網絡 - 2022-07-22
急性心梗與腦梗同時發生,必然還是偶然?
61歲,男性,于2018-8-20入院,主因“左側肢體無力伴言語不利2天”。2天前輕體力活動下自覺左側肢體無力,伴左手不能握拳及言語不利,無其它不適,未予診治。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 急性,心梗,腦梗 - 2018-09-12
原來這才叫休息——科學家揭示真正的“假期休息模式”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如果你是腦力勞動者,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于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變換人的活動內容才是積極的休息方式。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還可以嘗試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
網絡 - 放假,假期 - 2017-01-30
醫學故事:中國古代10位醫學偉人!
ize: 18px; font-family: 宋體;"> 葉天士作為一位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的偉大溫病學家,作為精通內科、兒科及婦科、外科、五官科的醫學大師,以其卓越的醫學思想、高超的醫技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而流芳百世。(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黃帝 是我國遠古時期的杰出英雄和領袖人物,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因最早于姬水之地(沮水)奠定了他的功業基礎,故又姓姬,因出生
MedSci原創 - 醫學,故事 - 2017-01-29
史上最牛“解剖歌訣”,醫學生必收藏 !
運動系統全身骨 全身骨頭雖難記,抓住要點就容易; 頭顱軀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開記; 腦面顱骨二十三,軀干總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頭基本齊; 還有六塊體積小,藏在中鼓室里。 各部椎骨特點 椎骨外形不規范,各有特點記心間;
網絡 - 解剖,歌,趣味 - 2016-11-25
假期快結束了!科學家告訴你應該如何更高效地休息
什么叫做休息?好好休息個國慶?平時好好休個周末,好好出去旅游一下?但事實上,往往越休息越感覺累。為什么呢?也許我們對休息存在誤解。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將分析我們對休息的誤解,并且分析怎樣的休息才最有效。為什么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為什么你花了好幾萬去島國度假并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游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里只剩空虛?我們真的
百度文庫、新浪微博 - 休息,疲勞 - 2016-10-06
原來這才叫休息!——科學家揭示真正的“休息模式”
什么叫做休息?好好休息個周末?好好出去旅游一下?但事實上,往往越休息越感覺累。為什么呢?也許我們對休息存在誤解,這篇文章會幫我們分析究竟該如何休息。為什么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為什么你花了好幾萬去島國度假并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游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里只剩空虛?我們真的明白休息的含義嗎?我們休息對了嗎?你理解的休息是什么?一個飽
網絡 - 休息,科學家 - 2016-09-27
醫學中讓你嘆為觀止的記憶方法(神總結)
我們往往更重視知識。而不重視方法。如何記住體液的分布?1.細胞內液是40%,因為內是四畫。2.血漿占外液5%,因為blood就是5個字母。3.體液為60%,因為一提人體重最愛說60kg,是不是?4.體液可以用"1、3、5"、"2、4、6"來記:(1)1代表一個5%(血漿,最活躍),3個5代表組織液(15%)。(2)2是細胞外液(20%),4就是細胞內液(40%),6就是體液(60%)。5.肌細
護士筆記 - 醫學知識,記憶 - 2016-04-08
樊代明院士:醫學遠比科學復雜
醫學不是純粹的科學,也不是單純的哲學,醫學充滿了科學和哲學,但還涵蓋有社會學、人學、藝術、心理學等等。因而,我們不可以籠統地用科學的范律來解釋醫學,也不可以簡單地用科學的標準來要求醫生。 醫學自從戴上科學的帽子后,其實好多問題不僅解決不了,反而導致醫學與人的疏離,甚至越來越遠。 醫學是什么?從40年前學醫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但一直未得滿意答案。時至今日,我雖仍不能明確地說
醫學科學報 - 醫學,科學,臨床醫學,治病 - 2015-03-1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