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罕見病藥學服務專家共識(2025)
本共識中的罕見病藥學服務是指藥師提供的以提高罕見病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以合理藥物治療為中心的相關服務。
協和醫學雜志 - 罕見病,藥學服務 - 2025-06-15
偏頭痛:一文讀懂
偏頭痛(migraine)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頭痛,其病情特征包括一側或兩側中度至重度搏動性頭痛,且多發生于偏側頭部,可合并有惡心、嘔吐、害怕聲光刺激等癥狀。學術界定義為這是一種慢性神經血管性疾病。
MedSci原創 - 偏頭痛,慢性偏頭痛,CGRP拮抗劑 - 2023-05-04
這例精神分裂癥的護理教學查房可以作為教學模板了,收藏起來吧!
教學查房有別于我們日常的護理查房,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通過引入病例,以提問的方式促進參與查房者思考,將教科書中的理論聯系到真實病例的身上,通過理論來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
精神科護理 - 精神分裂癥 - 2023-04-29
一文讀懂,股靜脈置管術及并發癥的處理
深靜脈穿刺是臨床常見操作之一,主要目的是開放靜脈通路,完成輸液、緊急透析、中心靜脈壓監測等優創操作之一。今天重點介紹一下股靜脈穿刺置管術的相關知識。
院前急救聯盟 - 股靜脈置管術 - 2023-03-21
3月1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報
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11日發布消息,10日0-24時,黑龍江省新增確診病例1例為大興安嶺地區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
MedSci原創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報 - 2020-03-11
從一名醫生的角度談談對人工智能的理解
我是一名消化內科醫生,平日的工作是消化內鏡的診療,統計學是愛好,近年來,我常常在思考我們以前在研究生時學的統計學和現在火得一塌糊涂的人工智能有什么聯系,我們年輕醫生有沒有可能利用這方面的知識為研究增添亮點。任正非曾說過,人工智能就是統計學。我們醫生在做臨床研究的時候,會接觸到諸如t檢驗、方差分析、各種回歸建模等常見的統計方法,這些方法在醫咖會的SPSS全套教程(【合集】75篇SPSS統計操作教
醫咖會 - 人工智能 - 2019-12-11
三甲醫院專家為您奉上過節健康寶典,祝您春節愉快!
春節臨近,年味兒也越來越濃。春節期間,大家走親訪友、筵席吃喝、搓麻玩牌,共同歡慶佳節,期盼新一年生活的幸福美滿。 開心過年重要,健康也很重要,今天,我們為大家總結了春節健康寶典,祝大家愉快過年! 春節健康飲食五原則 肉蔬平衡膳食 節日的餐桌菜肴豐盛,頓頓離不了魚肉葷腥。膳食結構的不均衡,令人感覺疲勞倦怠、胃腸脹氣。適量的谷類食物(全谷類更好,如燕麥、新鮮玉米、薯類等)和新鮮
MedSci原創 - 健康寶典 - 2019-02-01
顧洪斌委員:糖尿病足的臨床診治進展研究
一、定義糖尿病足具有三個要素:一是發生于糖尿病患者;二是足部存在潰瘍、壞疽、感染;三是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經和(或)血管病變。正因為糖尿病足是多種因素導致、表現形式各異,故稱其為發生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的一組綜合征。糖尿病足已經成為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是糖尿病致殘致死最主要的病因,日益成為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有學者曾形容:“每30秒世界上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失去他們的肢體!”并非夸張。自古以來,
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知識》約稿 - 糖尿病足 - 2017-11-06
醫養結合產業2021年破萬億
政策放寬,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嘗試逐步演進,消費觀念轉變的幾代人逐漸進入退休年齡,養老市場在各方的推動中正在打開,這個萬億級的“藍海”將展現出更多的機會。
動脈網 - 醫養結合,智慧養老 - 2017-05-01
掌握這6種技巧,讓你的醫療工作事半功倍!
導語:在醫療實踐中,醫護工作者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患者,針對不同患者,如何達到“看菜下筷”,掌握如下技巧至關重要。醫患有效溝通是“溝”而能“通”的狀態,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法寶。醫患有效溝通應掌握一個要求、兩個技巧、三個掌握、四個留意、五個避免、六個方式這6種技巧。一個要求:對患方誠信、尊重、同情和富有耐心。兩個技巧:(1)學會傾聽。(2)關
華醫網 - 醫生,技巧,溝通 - 2016-09-28
四個狀元三個想學醫:香港醫科有多難考?
原標題《香港哪些職業最吃香》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上周發榜,今年共有6.8萬考生參與,當中有4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4名狀元當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醫,一名表示想當律師。本屆產生的4名狀元全部來自香港傳統名校。三女一男的狀元當中,就讀圣保羅男女中學的女狀元史泳桐表示,希望入讀香港大學法律系。另外兩名來自拔萃女書院的女狀元,張綽倩及姚子晴分別表示希望入讀醫科
北京晚報 - 學醫,香港醫科 - 2016-07-25
傷醫事件的三級預防
(一副中世紀有關創傷的醫學繪畫。人是很脆弱的,一旦受傷,身心俱損、性命堪憂。我做過多年的創傷救治工作。我覺得,創傷的威脅可以來自于四面八方,而能夠保護我們的,唯有預防。不受傷,才是王道) 極端傷醫殺醫事件的頻發,與政治經濟、法治環境、民眾文化與信仰環境等諸多因素相關。大的環境一旦形成,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醫界一定要明確認識:第一、對于“醫院暴力極端事件”,要準備打“持久戰”,要“警鐘長鳴”
醫史微鑒 - 傷醫,預防 - 2015-07-17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