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Rheum Dis:銀屑病關節炎研究突破!近 10% 患者可實現長期無藥緩解,挑戰 “終生用藥” 傳統認知
本研究為PsA患者實現DMARD停藥后長期病情維持的預后提供了明確的定量數據,挑戰了“PsA需終生用藥”的傳統認知。
MedSci原創 - 銀屑病關節炎 - 2025-07-07
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療新選擇 |?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后實現mPR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WHO 2019版消化系統腫瘤分類標準將食管癌大致分為兩種組織學類型——食管癌鱗狀細胞癌(ESCC)和食管癌腺癌(EAC),我國90%的食管癌
網絡 - 2023-12-11
世衛警示 COVID-19中,罕見?童炎性綜合征高發!
新冠感染,兒童不再是一片凈土。隨著新冠在歐美的肆虐,越來越多的兒童進入重癥監護室,我們必須警惕!對我國而言,在復課開學之際,密切關注MIS-C, 警惕兒童青少年新冠。
MedSci原創 - 兒童,Lancet,WHO,COVID-19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患者 - 2020-05-18
亞太血管學術聯盟(APA)澳門國際論壇暨2016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國際學術年會(第三輪通知)
亞太血管學術聯盟(APA)澳門國際論壇暨2016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國際學術年會The 1st Asia-Pacific Angiology Academic Alliance Conference and 2016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gress of Macau Health Bureau Doctors’ Association(第三輪通知)中國 · 澳門尊敬的
MedSci原創 - 亞太血管學術聯盟,澳門國際論壇 - 2016-06-13
一位臺大醫師的告白 看了教人心酸不已!
我是一位臺大醫學系畢業的醫師。 今年35歲,當年因為深度近視大四22歲時就超過1100度獲判免役 (所以不是大家每天都說醫學生都是作弊逃兵役), 今年六月我將工作滿十年。 告訴你,當醫生的 真相... 我從小的成績就很好 13歲時,我的理化考98分,班上沒有人比我高分, 但是我被理化老師狠狠的用藤條抽了兩下, 下課後猛塗萬金油,因為下
網路文章分享 - 臺大,醫生,學習,生涯 - 2015-04-20
Sisram Med成功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美通社 - 2017-09-22
Nature:學術生涯之后的另一種人生
隨著全球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高學歷人才尤其是博士的產出量越來越大。然而,他們畢業后有多少人從事純粹的學術研究工作?有多少人以科研作為終身職業?很多人選擇了另外一種職業生涯并且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我們是否應該對博士的教育理念和預期進行重新定義呢? 高校中的博士越來越多,或許他們有必要做好心理準備,最終未必會以科研為終身事業。 科學家不再是科學家? 通常來說,原子核物理學、分子遺傳學的博士通
生物探索 - 學術,另一種人生 - 2014-09-05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