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與共識】|化療相關腹瀉全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
本專家組基于國內外循證醫學證據,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對化療相關腹瀉的定義、發病機制、分類、評估、診斷、干預和預防進行充分的評估與討論,最終形成《化療相關腹瀉全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年版)》。
中國癌癥雜志 - 化療,腹瀉 - 2025-07-27
超級殺手!女孩感染后持續昏迷,沒有特效藥,致死率高達90%以上!夏天玩水注意這些事
夏季水上活動中,5 歲女童因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食腦蟲”)致重癥,該單細胞生物經鼻腔入侵大腦,致死率高,需注意戴鼻夾、用消毒水等預防。
MedSci原創 -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食腦蟲 - 2025-07-03
如何預防食腦蟲感染?我需要害怕游泳和食腦蟲嗎?
感染者早期會出現頭痛、發熱、嘔吐、嗅覺異常?,后期迅速惡化為頸部僵硬、癲癇、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致死率高達97%-98%?。全球僅極少數幸存案例?。
MedSci原創 - 游泳,野外游泳,食腦蟲 - 2025-07-03
現實版的三尸腦神丹,真的有“尸蟲”啃食人腦,死亡率高達97%
介紹現實中的 “食腦蟲” 耐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后致死率高,癥狀類似腦膜炎,多因接觸溫暖水域感染,診斷方法多樣,治療有推薦藥物,預防需注意游泳和飲食。
MedSci原創 - 阿米巴原蟲,食腦蟲 - 2024-09-15
他的腦子被致命變形蟲“吃”掉一些后,醫生用一種藥就把他救了回來
治好阿米巴原蟲感染的案例。一般是在感染早期確診后,醫生們嘗試了好多種對阿米巴原蟲有一定效果的藥物,最終僥幸治好了病人。一些病人恢復得很好,沒有后遺癥,可以正常地生活。
科研圈 - 食腦蟲,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 - 2023-03-12
NMPA:2021年獲批準上市的創新藥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2月25日,2021年國家藥監局發布批準的創新藥共23個,其中中藥11個,生物藥9個,疫苗3個。
MedSci原創 - 創新藥,NMPA - 2021-12-29
美國得州一名6歲男孩死于食腦蟲,如何避免食腦蟲感染?
休斯敦地區的一所城市有一名6歲男孩因自來水的食人腦的變形蟲而不幸死亡。杰克遜湖將清洗其供水系統60天,以確保居民的安全。
MedSci原創 - 阿米巴原蟲,食腦蟲 - 2020-09-30
NEJM: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例報道
聚合酶鏈反應測定法確定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福氏耐格里阿米巴通常與夏季和淡水有關,可引起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盡管幾乎沒有存活病例。
MedSci原創 - 腦膜腦炎,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 2020-09-10
野泳愛好者的噩夢:致死性“食腦蟲”病
2020年7月6日據BBC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一例“食腦蟲”病,其病原體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是阿米巴原蟲家族中的一員。
MedSci原創 - 阿米巴原蟲,阿米巴腦膜炎 - 2020-07-30
病例報道|以腹水為首發表現的肝淀粉樣變性
淀粉樣變性為引起腹水的罕見病因,可累及多器官,臨床表現多樣,預后差,易被漏診。本例患者以腹水為首發表現,經多學科協作診治后,最終確診為肝淀粉樣變性所致的肝竇阻塞綜合征。消化科醫師應重視腹水罕見病因的診
消化界 - 腹水,淀粉樣變性 - 2020-07-28
男子被吃腦蟲入侵20天后病逝, 提醒:這幾種常見寄生蟲得小心
圖:蛔蟲 人都聽過血吸蟲會吸附到人身上吸人血,可你聽過“吃腦蟲”嗎?這種蟲會侵入人的大腦,感染之后極少能活下來的,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怕?楊女士的丈夫何先生在感染上這種蟲20天后,離開了家人…… 今年8月14日,楊女士的丈夫和兩個孩子,在深圳的一處景區玩水,當時玩得還挺開心,可是從19日何先生開始出現頭痛咳嗽等癥狀,當時以為是感冒,就吃了感冒藥。
微信公眾號【樂檢查】(ID:Mtijia - 寄生蟲 - 2016-10-26
研究揭示食腦變形蟲瞄準大腦之謎
福氏納格里阿米巴原蟲小而陰險。 圖片來源: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 它需要的僅僅是液體飛濺。食腦變形蟲(阿米巴)會在無意識中通過鼻子進入游泳者的大腦,事情一旦發生,入侵者生存幾率幾乎為零?,F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為什么這種致命性阿米巴和大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這
科學網 - 阿米巴,大腦,食腦變形蟲 - 2016-09-28
案例介紹—醫藥生物領域的授權專利
1、用于實施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儀器或裝置例如:診斷和治療用的儀器設備或手術器械。案例:一種重疊覆蓋橢球體的消融灶產生系統及方法(授權公告號 CN 100484491 C)一種治療肛瘺的壓力控制單向掛線器(授權公告號 CN 100581488 C)醫用封堵器抗壓能力測試裝置(授權公告號 CN 102435501 B)一種多功能醫用洗頭裝置(授權公告號 CN 203263699 U)一種手術撐開
MedSci原創 - 醫藥生物,授權,專利 - 2015-02-25
《中國實體器官移植供者來源感染防控專家共識(2018)》要點
前言自啟動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我國器官移植捐獻例數逐年增加,累積已超過一萬例,已成為移植器官的主要來源。器官捐獻工作的快速推進在拯救大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同時,也給移植界帶來了一個重大挑戰,及供者來源性感染(DDI)。DDI是指在器官捐獻后,捐獻者體內存在的病原體通過器官移植過程使受者罹患相同的感染。絕大部分捐獻者入住過重癥監護病房(ICU),可能經歷重大手術,持續氣管插管或切開行機械通氣,
朱明恕 - 共識,器官移植 - 2018-02-14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