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從泊肅葉到庫埃特:一場流體力學革命,引爆DNA測序成本與速度雙重突破
研究通過 “卷對卷” 流體技術革新 DNA 測序,以庫埃特流替代傳統泊肅葉流,大幅提升速度、降低成本,數據質量優異。
生物探索 - DNA測序,二代測序 - 2025-07-18
OpenAI奧特曼自曝:GPT-5要來了,未來人工智能將走向何方?
奧特曼剛剛一則推文,在網絡上掀起了討論狂潮。他透露,OpenAI 的下一步是發布 GPT-4.5,這是其最后一個非思維鏈 (CoT) 模型。它的內部代號是 Orion,不過他沒有解釋 GPT-4.5
MedSci原創 - 人工智能,OpenAI,GPT-5,deepseek - 2025-02-13
因果推斷——現代統計的思想飛躍
探求事物的原因,是人類永恒的精神活動之一。從古希臘的哲學到中國先秦的詩歌,都充滿了對原因的追問和對因果關系的思考。比如,亞里士多德就在《物理學》(
數學文化 - 統計,統計分析,因果推斷 - 2022-10-26
【專家圓桌會】兩大PI會晤,深入解讀輔助靶向治療
今年,中國研究者在肺癌輔助靶向治療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17年ASCO年會和2017WCLC會議上,輔助靶向領域兩大重磅研究ADJUVANT和EVAN先后公布結果,兩大研究均取得陽性結果,這是中國研究中為世界肺癌研究作出的重大貢獻。在全國肺癌大會的現場,腫瘤資訊有幸邀請到楊帆教授及兩大研究的PI,吳一龍教授和王長利教授,為我們深入解讀輔助靶向治療研究進展,并展望輔助靶向治療的未來。
腫瘤資訊 - 輔助靶向治療,WCLC - 2017-11-01
清華、北大還要做多久的世界三流大學?
本文作者李志文先生是美國杜蘭大學商學院蔻翰講座教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特聘教授。他對當今國際教育和中國大學發展道路有獨到的見解。文章較長,可以收藏后仔細閱讀,定有收獲。 為什么大家明明感覺中國的頂尖級大學:清華、北大和浙大的學生水平已經不低了,然而國際上仍然不承認這幾所大學的地位呢? 其實,真正體現大學水平的,是另外一些方面。 浙大上任校長楊衛對于大學發展曾談過一些精辟的看法。他說:“
博士中國 - 制度,大學,學風 - 2017-01-05
人工智能科研新模式激辯--醫療與IT跨界融合
會議名稱:2016生物醫療大數據論壇暨華理-梅斯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會議時間:2016年3月12日 會議地點人數:華東理工大學 主持人阮彤:大家都知道,人類輸了三盤棋,這件事情其實從我們做IT的角度很早就覺得認同
MedSci原創 - 醫療,科研 - 2016-03-16
癌癥小百科:歷史,現狀和未來點點滴滴
(一)進步和困境 一不小心跳進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這個大坑已經有十多年了,這么多年來,從本科到博士,從中國到美國,從學校到藥廠,第一手,第二手,第N手的癌癥研究資料接觸很多。
MedSci原創 - 癌癥,百科 - 2015-10-31
進仿制版3期臨床達到主要終點,阿達木單抗霸主地位受到威脅?
10月8日,安進公司開發的艾伯維阿達木單抗的仿制版ABP 501在一個3期臨床實驗中達到了和原研藥相比非劣性的主要臨床終點。這個臨床實驗招募了350位中度至重度斑塊型牛皮癬(銀屑病)患者,頭對頭比較ABP 501和艾伯維的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商品名:Humira)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實驗終點是治療16周后和基線相比對患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soriasis area a
生物谷 - 阿達木單抗 - 2014-10-15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