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復旦大學陳海泉等團隊通過全面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揭示了食管鱗狀細胞癌的預后分層
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見解,有助于在精準醫(yī)療和靶向治療時代更好地理解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
iNature - 食管鱗狀細胞癌 - 2025-07-19
Nat Med:北京大學魯智豪研究發(fā)現(xiàn)BL-B01D1治療轉移性食管鱗癌療效顯著且安全可控
該研究展示了 BL-B01D1 在 82 例既往接受過 ESCC 治療的患者中進行的 I 期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shù)據(jù)。
iNature - 食管鱗狀細胞癌,BL-B01D1 - 2025-07-16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最新Nature Medicine,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偶聯(lián)物!
近期,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沈琳教授,魯智豪教授和龔繼芳教授團隊合作,報告了BL-B01D1在既往接受多線治療的轉移性ESCC患者中的1b期研究結果,明確了其推薦二期劑量并初步驗證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BioMed科技 - 食管鱗狀細胞癌,BL-B01D1 - 2025-07-12
Mol Cancer重磅:晚期食管鱗癌一線去化療突破:靶免聯(lián)合實現(xiàn)更長生存
該研究為安羅替尼聯(lián)合貝莫蘇拜單抗去化療方案在晚期ESCC患者一線治療的應用提供了有力證據(jù),為此類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測序中國 - 食管鱗狀細胞癌,安羅替尼,貝莫蘇拜單抗 - 2025-07-07
對話大咖 | 賈瑞諾教授分享食管癌預防與診療的創(chuàng)新成果
【醫(yī)悅匯】對話大咖欄目有幸邀請到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賈瑞諾教授,深入探討食管癌的發(fā)病與診療現(xiàn)狀,以及面臨的挑戰(zhàn)。
醫(yī)悅匯 - 食管癌 - 2025-06-29
Nat Commun:河南大學許志祥等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高遷移率蛋白A1通過抑制STING介導的抗腫瘤免疫促進食管鱗狀細胞癌進展
研究表明HMGA1抑制干擾素基因的刺激物(STING),抑制I型干擾素分泌,下調(diào)干擾素刺激的基因,并損害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募集。
iNature - 食管鱗狀細胞癌,STING - 2025-06-08
STTT:中國醫(yī)科大學徐瑩瑩/陸軍軍醫(yī)大學朱波評估了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對無鉑和低劑量化療聯(lián)合替雷利珠單抗的應答
這項前瞻性、單組、II期TREND試驗評估了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和基于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的化療作為TNBC新輔助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
iNature - 三陰性乳腺癌,替雷利珠單抗 - 2025-06-07
STTT | 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和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新輔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安全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和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的無鉑、低劑量化療作為TNBC的新輔助治療方案,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MedSci原創(chuàng) - 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替雷利珠單抗 - 2025-05-31
了解癌癥治療靶點:MUC1和MUC16
粘蛋白家族分分泌型與跨膜型,后者如 MUC1、MUC16 在腫瘤增殖、抗凋亡、代謝重編程等過程中起關鍵作用。靶向跨膜粘蛋白的療法正處于多階段臨床試驗,有望為癌癥治療提供新方向。
小藥說藥 - MUC1,MUC16,跨膜粘蛋白 - 2025-05-21
【衡道丨干貨】2025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 ——肺癌的診斷
《2025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肺癌》已更新。其中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的診斷章節(jié),分別詳細介紹了其臨床診斷、病理診斷、分子病理等內(nèi)容。
衡道病理 - 肺癌,CACA - 2025-05-09
病例分享 | 宮頸CIN III級以淺表擴散的方式累及子宮內(nèi)膜一例
67歲女性因宮頸、陰道病變?nèi)朐海琀PV16(+),宮頸病理活檢為CIN III級。
上海阿克曼病理 - 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子宮內(nèi)膜累及 - 2025-05-07
【衡道丨干貨】2025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 ——胃腸間質(zhì)瘤的病理診斷
《2025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更新胃腸間質(zhì)瘤病理診斷,涵蓋組織學、免疫組化、診斷流程、危險度分級及分子檢測等,為精準診療提供依據(jù)。
衡道病理 - 病理診斷,胃腸間質(zhì)瘤 - 2025-04-25
JCO:沈琳教授團隊發(fā)現(xiàn)NOTCH1突變顯著預測替雷利珠單抗在晚期食管鱗癌中的生存獲益
盡管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已成為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二線治療的重要手段,但臨床觀察顯示,僅有部分患者能夠從中獲得持久的生存獲益。這使得尋找可靠的預測性生物標志物變得尤為迫
MedSci原創(chuàng) - 生物標志物,食管鱗狀細胞癌,Notch1,替雷利珠單抗 - 2025-04-24
【論腫道麻】細胞外基質(zhì)重塑與癌癥治療的深度剖析:機制、影響與展望
本文深入探討了ECM重塑在癌癥發(fā)展中的作用,其對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等多種癌癥治療手段療效的影響,以及治療引發(fā)的ECM變化如何進一步影響腫瘤進程。
古麻今醉網(wǎng) - 癌癥治療,細胞外基質(zhì) - 2025-03-27
Annals of Surgery:循環(huán)腫瘤DNA評估預測局部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術后復發(fā)風險: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
本研究表明,特別是在NAC后和手術后的環(huán)境中,基于ctDNA的MRD評估可能對評估ESCC患者具有價值。
MedSci原創(chuàng) - 循環(huán)腫瘤DNA,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 - 2025-03-2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22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