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從泊肅葉到庫埃特:一場流體力學革命,引爆DNA測序成本與速度雙重突破
研究通過 “卷對卷” 流體技術革新 DNA 測序,以庫埃特流替代傳統泊肅葉流,大幅提升速度、降低成本,數據質量優異。
生物探索 - DNA測序,二代測序 - 2025-07-18
GW-ICC新聞發布會丨AI心臟醫生:精準醫療,守護全民心血管健康
2024年11月9日,在第35屆長城心臟病學大會(GW-ICC 2024)暨亞洲心臟大會(AHS 2024)上,“應澤醫生—國際首個由專家團隊主導研發的智能心臟醫生”新聞發布會隆重舉行。
網絡 - 心血管健康,第35屆長城心臟病學大會 - 2024-11-20
長壽飲食來了!最新研究:這么吃,中國人能延壽6.2-6.3年!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如果我國人群在40歲時從典型的中國飲食模式持續調整為長壽優化飲食模式,女性和男性的預期壽命將分別延長6.2年和6.3年。
MedSci原創 - 延長壽命,食物攝入量,長壽飲食模式 - 2024-09-04
結腸癌轉移能活多久?一例 69 歲女性肝轉移性結腸癌病例分享
本文報告了1例降結腸癌術后化療后肝轉移的患者,經多次治療后仍出現疾病進展,通過多學科團隊的討論,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腫瘤醫學論壇 - 結腸癌,肝轉移,治療方案 - 2024-06-13
又是韓國人,造了一個童顏針+嬰兒針+玻尿酸的新型填充劑,居然能維持那么久……
對HA-PN/PLLA復合真皮填充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評價,還與HA、PN和PLLA填充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比較。
肉毒毒素btxa - 填充劑,PLLA,HA-PN - 2024-05-25
【衡道丨病例】診斷明確,就是“完美”的病理報告了嗎?——1例胃體多發性息肉的病理診斷思路
怎樣的病理報告才算一份完美的病理報告呢?病理人要時常自我反省,查漏補缺。
衡道病理 - 胃體多發性息肉 - 2024-01-09
剖宮產,前世今生。
剖宮產增多的原因很多,一個是醫學科學本身的發展,其次剖宮產指征人為擴大,還有就是一些傳統習俗的影響,比如某某某說某個時辰是吉時,所以不少產婦家庭會要求擇期剖腹產,就是為了挑這個最吉祥的時辰,可笑之至。
聽李醫生說 - 剖宮產,麻沸散 - 2022-11-09
因果推斷——現代統計的思想飛躍
探求事物的原因,是人類永恒的精神活動之一。從古希臘的哲學到中國先秦的詩歌,都充滿了對原因的追問和對因果關系的思考。比如,亞里士多德就在《物理學》(
數學文化 - 統計,統計分析,因果推斷 - 2022-10-26
小學生發SCI,中學生發新英格蘭,叫咱們這些老臉往哪放?!這前浪太快了!
最近小學生的科研能力驚呆了所有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作品引發廣泛關注,詳情:小學生就能研究基因和癌癥關系,莫非這就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
BioWorld - 新英格蘭雜志,小學生 - 2020-07-14
JAMA Oncology:二甲雙胍抗癌實錘!首個臨床試驗證實,二甲雙胍+靶向藥一線治療,可將攜帶EGFR突變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長14個月
一項由墨西哥國立癌癥研究所開展的臨床II期試驗證實,對存在EGFR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同時使用二甲雙胍和靶向藥進行一線治療,可以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14個月!
奇點網 - 二甲雙胍,癌癥,免疫治療 - 2019-09-25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
醫學史上,有太多起于偶然的傳奇故事。青霉素的發現,來自培養皿被霉菌意外的污染;地西泮的發明,起自一瓶打掃實驗室時翻出的藥劑;而抗癌藥貝伐單抗的誕生,不過是發明者研究風馬牛不相及的其他課題時,倒錯了試管[1]……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偶然就是后媽……正所謂無巧不成書,但這并不意味著科學家們是等著天上掉餡餅。靈感、啟迪、醍醐灌頂,都得有辛苦探索打下的堅實地基,才能綻放出智慧的火花。至少,那個發明了植
MedSci原創 - 2018-10-09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2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