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深入了解PD-1的生物學
PD-1 于 1992 年被發現,其與配體作用可抑制 T 細胞活性,腫瘤細胞借此逃避免疫。PD-1 抑制劑可阻斷該通路,已用于多種癌癥治療,新輔助等應用前景可期。
小藥說藥 - PD-1,免疫檢查點 - 2025-07-21
Nature Medicine:破譯衰老與遺忘的密碼:一部前所未有的“人體蛋白質地圖集”如何改寫神經科學的未來
全球神經退行性疾病蛋白質組學聯盟構建大型數據庫,發現多種疾病相關蛋白特征及器官衰老差異,助力診斷與藥物研發。
生物探索 - 蛋白質組學,神經退行性疾病 - 2025-07-18
“不想運動”真不是因為懶?最新研究:腸道菌群失調才是“元兇”!色氨酸代謝紊亂使多巴胺不足,削弱運動的動力,快樂感也溜走
本研究探討了運動疲勞的生理機制以及運動疲勞過程中腸道微生物組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總結了益生菌在運動疲勞調節中的調節功能,并探討了益生菌在緩解運動疲勞方面的潛在機制和作用靶點。
MedSci原創 - 腸道菌群,益生菌 - 2025-07-08
Nature: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研究人員開發出計算模型 Centaur,基于 Psych-101 數據集訓練,能精準預測人類在 160 個心理學實驗中的行為,其內部表征與人類大腦活動更對齊,為構建認知大一統理論奠定基礎。
生物探索 - 計算模型,認知科學 - 2025-07-07
Circulation:華東師范大學李洪林等揭示了高血壓治療新靶點RhoA
RhoA(Ras同源家族成員A)信號通路在調節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s)功能和血壓穩態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目前RhoA信號通路的抑制劑在高血壓治療中受到限制,療效差,特異性不足,發育困難。
MedSci原創 - 高血壓,RhoA - 2025-07-04
奶茶不僅促癌,還增加焦慮風險?Nature:早期攝入高果糖,大腦發育遭重創;且癌細胞不直接“吃”果糖,得靠肝臟“中轉”
奶茶雖甜,還是不能噸噸噸??!
MedSci原創 - 溶血磷脂酰膽堿,小膠質細胞,高果糖 - 2025-06-18
震驚!你每天吃的面包飲料里,藏著糖尿病 “隱形組合”!10 萬人研究揪出真兇
研究顯示,法國 NutriNet-Santé 隊列中,含乳化劑、防腐劑、人工甜味劑等的兩種食品添加劑混合物與 2 型糖尿病風險顯著相關,提示需關注添加劑混合效應,建議限制非必要添加劑攝入。
MedSci原創 - 糖尿病,食品添加劑混合物 - 2025-05-16
睡滿8h才能清醒 or 睡5h就精神滿滿?最新研究:自然短睡者擁有特殊的基因突變,睡眠效率高,睡得少但記憶力不受影響
睡得多還是睡得少,并不只是意志或習慣的問題,而是被寫進了基因的“代碼”里
MedSci原創 - 睡眠,基因突變,短睡眠 - 2025-05-12
延壽7-8年,護肝,減重又抗癌!三登頂刊:飲料中這種常見成分還能減輕肝損傷,延緩衰老
不起眼的成分一路“開掛”,CNS“大滿貫”
MedSci原創 - 硫化氫,牛磺酸,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IGFBP-1) - 2025-04-29
研究發現:總被人拒絕,可能不是你不好,而是它在幫你篩選對的人!
傳統觀點認為社交拒絕帶來的痛苦與身體受傷類似,而 2024 年《PNAS》研究發現,大腦在社交情境中有兩個獨立學習機制,分別關注獎勵結果和關系價值,二者相互影響,幫助我們在社交中做出選擇。
國際科學 - 大腦學習機制,社交拒絕 - 2025-04-16
Nature:胰腺導管腺癌的"基因復印機":染色體外DNA如何改寫腫瘤生存法則
《Nature》雜志研究發現,PDAC 中 ecDNA 攜帶癌基因 MYC,通過復制、重組等操控基因,使癌細胞耐藥、轉移,研究還發現相關抑制劑,為抗癌治療帶來新方向。
生物探索 - 胰腺導管腺癌,ecDNA - 2025-03-18
Cell: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肺部健康?“腸-肺軸”的免疫調控奧秘
Cell 研究聚焦腸道共生原生動物 T.mu,其通過腸 - 肺軸影響肺部免疫,對哮喘、結核有雙面作用,為相關疾病研究及治療提供新思路。
生物探索 - 腸道微生物,腸-肺軸 - 2024-12-27
Nature:從隨機搜索到精準激活:翻譯起始的新機制
本文介紹解析 mRNA 帽端識別機制研究,用 smFRET 技術揭示 eIF4F 動態行為,提出新模型,填補空白,且為腫瘤、病毒感染等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生物探索 - mRNA帽端,翻譯起始 - 2024-12-15
帶你深入了解PD-1
本文介紹 PD-1 的發現歷程、信號通路、與配體作用方式及功能,闡述其在癌癥免疫治療中的應用及新用途,如在新輔助治療中的效果,強調對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應用于不同患者群體。
小藥說藥 - PD-1,癌癥免疫治療 - 2024-11-11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24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