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智能化病人自控鎮痛(Ai-PCA)是創新鎮痛策略有意義的嘗試。本文從解讀《術后智能化病人自控鎮痛管理專家共識》入手,闡述術后Ai-PCA起步的時代背景、系統標準(系統組成和參考標準)、臨床實施細則(工
2020-06-30
創傷性腦損傷(TBI)常伴發呼吸系統并發癥,導致不良預后,因而需要有效的氣道管理。氣道管理包括氣道評估、人工氣道及其維護、氧療及呼吸支持等方面,霧化吸人治療是氣道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目前國內尚無針對
2020-05-30
由于血流導向裝置(FD)近年來才大規模應用于臨床,其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適應證、圍手術期管理、手術操作技術以及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等問題在臨床上尚存較大爭議。臨床醫生在該裝置的使用上多依據個人經驗,國內業界
2020-05-19
近十幾年來,國內外神經重癥醫學經驗積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動了我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的進步。2013年,中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協作組成立并發表我國第一部《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專家共識(2013版)》。廣大從事神經
亞低溫作為一種有效的腦保護方法已經應用于重癥顱腦損傷、心臟手術及心肺復蘇后患者的治療中。雖然國外已有亞低溫腦保護的相關指南、草案或者建議,但國內相關內容尚不完善。為此,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復
2020-04-30
加重繼發性腦損傷的危險因素( SBIF) 是指在原發性腦損傷后,諸如顱內壓、腦灌注壓、體溫、血壓等指標,若發生異常改變,可引起腦的再次損傷,從而加重繼發性腦損傷,這些異常改變的指標也可稱之為二次腦損傷
2020-04-30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神經急診面臨各種挑戰,既負責著疫情防控的重任,又面臨接診急性腦血管病和神經疾病的壓力,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神經急診重癥監護專業委員會會同有關
2020-04-20
中國醫師協會自從本年代初開始在全國進行了TBI 適宜技術的推廣與培訓,并于2012 年專門成立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損傷培訓委員會”。大骨瓣開顱手術作為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推廣技術已
2020-03-29
2020年3月,美國神經重癥監護學會(NCS)發布了神經危重癥患者腦水腫急性治療指南。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的緊急治療是神經損傷患者的常見問題,本文主要評估了高滲透藥物,皮質激素類以及選擇性非藥物治療在腦
2020-03-20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間,神經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難度增加,挑戰巨大。疫情期間以神經系統疾病就診的部分患者可能合并COVID-19,容易誤診、漏診,并帶來隱患形成傳播和院內感染。神
2020年3月,美國東部創傷外科學會(EAST)發布了鈍性腦血管損傷的評估和管理指南,鈍性腦血管損傷 (BCVIs) 與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本文主要評估了BCVIs診斷和治療的幾個方面,包括篩查方
2020-03-03
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血液集聚在蛛網膜與硬腦膜之間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變,常在頭部外傷3周以后形成。其發病率為1/10~13.1/10 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