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性骨折具有骨量差、修復慢、內固定穩定性弱且失敗率高等特點,常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損。臨床以肱骨近端、橈骨遠端、脛骨平臺、脛骨遠端、跟骨與脊柱骨缺損較為常見,主要以自體骨、異體骨與各種骨替代物進行修復。本共識在骨質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學的基礎上,依據文獻復習和專家調研的結果,對骨缺損特點、骨修復材料、常見部位骨修復策略及康復輔具應用等方面存在爭議的問題進行闡述,期望改善疾病預后,并推進骨質疏松性骨折
絕經后婦女由于骨質流失迅速,患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很大。本文主要針對低骨量或骨質疏松但無脆性骨折的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預防提供共識指導。
2019-03-20
骨質疏松是一個主要的健康問題,到2050年,亞洲地區髖部骨折患者的數量將增加2倍以上,約占全世界髖部骨折總數的50%。本文主要針對骨轉換標志物用于亞太地區骨質疏松癥治療短期監測的相關內容提供聲明建議。
骨代謝生化指標包括: 鈣磷代謝調節指標、骨吸收標志物、骨形成標志物。骨代謝生化指標分別來源于骨、軟骨、軟組織、皮膚、肝、腎、小腸、血液及內分泌腺體等,是由成骨細胞或破骨細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質的膠原蛋白代謝產物或非膠原蛋白。骨代謝生化指標可及時反映骨轉換狀態,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用于骨質疏松診斷分型、預測骨折風險、抗骨質疏松治療療效評價,以及代謝性骨病的鑒別診斷。并且在骨質疏松發病機制、骨質
2023-01-03
美國醫師學會(ACP)在2017年發布了關于骨質疏松癥篩查和藥物干預的臨床建議,近期ACP發表于《內科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指南,根據現有的更佳證據,在2
2022-08-19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向成骨細胞分化的多能干細胞,其增殖分化與中醫“腎主骨生髓&rdquo
2025-02-20
現有證據未顯示骨質疏松患者的抗吸收治療與牙種植體失敗相關。骨質疏松患者同時使用雙膦酸鹽或地諾單抗時,植入牙種植體是安全的,無證據表明種植體失敗或受損風險增加。
2025-04-17
為更好地理解該指南,本文結合近年來骨質疏松癥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對其進行了詳細解讀,為臨床防治骨質疏松癥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