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0
隨著數字化技術及醫學科技的迅速發展,3D打印技術在醫學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借助于3D打印技術,醫生可以將虛擬的影像變為實體模型,產生了一種有別于傳統方法的新途徑,為醫學領域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其中,利用3D打印技術制備骨科模型是最早開展的技術之一,目前已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目前在數據獲取、模型設計、打印及應用等方面還缺乏具有參考價值的技術指導與標準。為指導、規范3D打印骨科模型在臨床

2024-12-28
下肢骨科手術術后腫脹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給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帶來了諸多不便。下肢手術術后腫脹的范圍廣泛,包括髖、膝關節置換術、創傷手術等各類下肢手術。
2024-12-24
本研究通過嚴謹的循證步驟形成了急診創傷骨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方案,為降低急診創傷骨科手術部位的感染率、規范此領域的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2020-01-13
手術部位感染是骨科擇期手術后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尤其對于關節置換術或脊柱內固定術更是災難性的后果,將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因此,加強骨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是實施骨科擇期手術加速康復的重要環節。通過查閱文
2019-02-10
隨著數字化技術與骨科學的聯系日益緊密,傳統骨科學診療行為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逐步從經驗化、大體化、輪廓化向標準化、精準化、個性化及數字化的方向發展。3D打印技術作為數字化技術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各種骨科手術個體化、精準化的有效手段.數字化設計的手術方案可以通過3D打印手術導板將手術的規劃集中到導板上,使用時只需將導板接觸于術前規劃的部位即可引導術者按照術前規劃順利進行術中定位、定點、線、面及其方向和
2017-02-15
骨科手術出血量大、異體輸血率高,骨科手術患者術前及術后貧血的發生率高。圍術期貧血增加術后感染風險,延長住院時間,影響術后功能康復和生活質量;異體輸血存在輸血相關不良反應風險,增加血液資源緊張局面及患者醫療負擔。因此,加強骨科大手術圍術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實施加速康復的重要環節。通過查閱文獻,基于國家衛生計生委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關節
2025-04-20
該研究總結了手部燒傷患者手功能早期康復管理的最佳證據,為臨床制訂康復管理方案提供了循證依據。醫護人員可根據臨床情境將相關證據應用于臨床,以改善患者的手功能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