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0
2020年6月,韓國內分泌學會(KES)聯合韓國兒科內分泌學會(KSPE)共同發布了生長激素缺乏的診斷和治療聲明。生長激素缺乏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引起,發生在兒童和成年期。 生長激素(GH)替代治療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發布首個針對無癥狀患者維生素D缺乏癥常規篩查的推薦聲明。因目前并無明顯證據證實篩查維生素D缺乏癥的利弊,故該聲明不推薦對無癥狀成人進行常規的維生素D缺乏癥篩查。
2013-12-03
美國內科醫師學會(ACP)于近日公布了心臟病患者貧血和鐵缺乏治療指南。此項指南以貧血和鐵缺乏英文文獻為基礎,評估轉歸包括死亡、住院、運動耐量、生活質量和心血管事件(心梗、充血性心衰加重、心律失?;蛐脑葱运劳觯?,以及包括高血壓、靜脈血栓栓塞事件和缺血性腦血管事件在內的損害。以下為兩項摘要中的推薦:推薦1:在冠心病住院患者中,ACP推薦應用限制性紅細胞輸注策略(血紅蛋白觸發閾值為7~8 g/dL;弱推
2022-11-15
維生素K缺乏致新生兒出血癥以遲發型為主,多為母乳喂養,發病前有較高的疾病發生率,血液系統癥狀是主要癥狀表現,積極實施維生素K治療可改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水平,促進疾病轉歸。
2020-06-30
隨著對兒童青少年期生長激素缺乏癥認識的不斷深入,青春后期到成年的過渡期生長激素缺乏癥(TGHD)的重新評估、診斷和治療日益引起兒科臨床醫生的關注。重組人生長激素仍然是TGHD治療的首選藥物,但治療的目
2018年4月,意大利臨床內分泌協會(AME)聯合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學會(AACE)共同發布了成人維生素D缺乏的臨床管理的立場聲明,文章主要內容包括維生素缺乏的診斷、治療,治療監測和特殊考慮等。
2018年2月,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發布了癌癥患者貧血和鐵缺乏的管理指南。貧血和缺鐵是實體腫瘤和血液惡性腫瘤,尤其是接受化療藥物治療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本文主要針對貧血的評估以及補鐵治療方法提出指導建議,主要目的是優化癌癥患者貧血和鐵缺乏的管理。
2025-05-06
本文批判性地回顧了心衰患者 ID 的診斷標準,并對其使用提出了建議。分析了靜脈補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強調了適應癥和潛在的不良反應。主要內容涉及心衰患者ID的診斷、治療和監測。
2024-03-01
丙酮酸激酶(PK)缺乏是世界范圍內慢性先天性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的最常見原因,PK缺乏導致的慢性溶血性貧血具有廣泛和嚴重的后果,本文主要為PK缺乏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制定循證指南。

2023-05-31
腺苷脫氨酶2缺乏癥(DADA2)是一種以全身性血管炎、早發性中風、骨髓衰竭和/或免疫缺陷為特征的隱性遺傳性疾病,兒童和成人均可患。

2023-05-15
本《共識》邀請了多學科專家針對CDD的診斷、治療及全身各系統的臨床管理提出了診療建議,這將為規范臨床醫生對CDD的診療行為提供了循證依據。本文對該《共識》進行解讀,便于該病的長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