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2
隨著重癥血流動力學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已逐漸認識到,在重癥疾病中與左心功能受累相比,右心功能受累更具普遍性,受累嚴重或未能及時糾正,將會進入到自主惡化的惡性循環,引起嚴重血流動力學波動及后果,故右心功能的管理在血流動力學治療中的重要地位被認知而更加重視。在肺動脈漂浮導管廣泛應用而認識右心功能的基礎上,隨著心臟超聲技術的進步,尤其近年來重癥超聲的飛速發展,認識與評估右心功能愈加進步與完善,為重癥
2017-06-19
在過去的十年里,誘導性低溫治療在危重患者的管理中被欲來越多的應用,特別是針對腦損傷的患者。本文是由來自法國的相關專家組經過討論制定的,針對心臟驟停,外傷性腦損傷,卒中以及其他腦損傷、休克的的誘導性低溫管理共提出30條推薦意見。
2017-05-02
呼氣末二氧化碳(endtidalcarbondioxide,ETCO2) 監測是一項無創、簡便、實時、連續的功能學監測指標。隨著監測設備的小型化、采樣方法的多樣化、監測結果的精準化,ETCO2在急診科的臨床工作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目前,ETCO2監測方法的選擇和臨床應用上仍存在諸多困惑,故制定該共識以期規范并提高我國急診醫學領域對ETCO2監測的認識和臨床應用。
2017-05-02
急診是急危重癥患者診療的重要平臺,在院內診療過程中常常需要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轉運,成功轉運對降低急診危重癥患者病死率有積極意義。鑒于急危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且常常依賴生命支持手段及轉運難度大等特點,因此亟需規范并優化院內轉運流程,以保證急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安全。根據急診危重癥患者的特點以及急診院內轉運的臨床實踐,本共識協作組制定了“降階梯預案、充分評估、優化分級、最佳路徑、動態評估”
2017-05-02
休克是急診最為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患者病情急、生命體征極其不平穩且檢查手段有限,診療極具挑戰。休克的病死率與器官灌注不足、組織缺氧的持續時間密切相關,故而早期識別、迅速明確病因及休克類型對于及早開始治療有著重大指導意義,而正確診斷和處理是治療成功的關鍵。目前常用經肺熱稀釋法(PiCCO)與肺動脈導管(PAC)等手段進行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緊急復蘇的情況下因存在諸多限制不宜開展。理想的急診休克血流
2017-04-05
氧氣治療(氧療)是急診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合理氧療能使患者獲益,而不恰當的氧療,非但不能使患者獲益甚至有害。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急診氧療規范,且仍存在眾多誤區。急診常見急危重癥,如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失血性休克 等在不伴有低氧血癥的情況下可能并不需要常規氧療,目前尚缺乏證據顯示氧療能夠使血氧水平正常的患者獲益。因此亟需制定氧療共識,規范氧療行為。 本共識總結目前已有證據
2017-03-30
黑蜘蛛蟄傷是新疆地區急診科最常見的急癥,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黑蜘蛛蟄傷患者往往病情較重,病死率較高,并成為多種急癥的誘發因素。但目前臨床上缺乏黑蜘蛛蟄傷的流行病學資料,對于黑蜘蛛蟄傷后的急診診治也無統一規范,疆內急診醫師多根據自身實踐形成不同的認識,而在全國范圍尚缺乏相關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資料。現組織疆內外專家對克州人民醫院急救中心近年來收治的近500例黑蜘蛛蟄傷患者的診療經驗進行總結,并查閱
2017-03-14
中國心臟重癥鎮靜鎮痛專家委員會基于循證醫學證據以及國內眾多心臟重癥專家的臨床經驗制定中國心臟重癥鎮靜鎮痛專家共識,作為臨床醫生參考。拓展指南:[[心臟重癥|5]]
2016-11-30
抗栓藥,包括抗凝藥、抗血小板藥和溶栓藥,在各種醫療情況下用于治療或降低血栓形成或栓塞事件風險。隨著新型抗栓藥引入市場、人口老齡化以及心房顫動患病率的增高,預計將來抗栓藥的使用會持續增加[1-2]。與自發性顱內出血患者比較,抗栓藥相關性顱內出血患者出現繼發血腫增大的可能性更高,而且死亡風險或功能轉歸不良風險也增高[3-5]。 由于在顱內出血患者中逆轉抗栓藥最佳策略方面的文獻存在爭議,美國神經重
2016年10月,韓國重癥醫學會(KSCCM)、韓國結核和呼吸疾病學會(KATRD)組織相關專家組制訂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指南,對于有或沒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機械通氣患者沒有一個實用的臨床指導,本文針對此種情況共提出了12條推薦意見,其中9條為ARDS的管理指導,3條為機械通氣患者的管理。
2016-08-04
為了反映最新推薦目標溫度范圍的變化,《2015年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采用了“目標溫度管理”(TTM)的概念。CA后TTM就是應用物理方法把體溫快速降到既定目標水平,并維持在恒定溫度一段時間后緩慢恢復至基礎體溫,并且避免體溫反彈的過程。在國外,TTM已經成為CA患者ROSC后的常規治療手段,但在國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規范應用。所以希望通過制定CA后TTM專家共識讓更多的國內同行對TTM有更深入的
2016-07-01
該指南主要聚焦急診頭痛患者,在病史的關鍵因素,體格檢查,診斷以及治療策略方面有所區別。該指南不涉及急診室外頭痛患者的管理,其具體建議可應用于偏頭疼,慢性頭痛和叢集性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