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比較常見的先天急性是唇裂,牙槽裂和腭裂。本文主要針對上述患者的治療提供指導建議,目的是優化上述患者的管理。
2020-12-24
復發性口瘡性口炎是最常見的慢性口腔黏膜病變,其診斷是基于明確的臨床特征,但確定的病因和發布機制仍不明確。本文主要針對兒童人群復發性口瘡性口炎的管理提供指導。
2020-12-02
近年來,隨著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和醫聯體的建立,大型綜合醫院承擔急危重癥和疑難疾病診療的功能定位日益凸顯,來診的口腔癌患者常伴有全身情況復雜的系統性疾病,傳統的單一診療模式難以達到醫療需求。為此,多學科
2019-10-11
手術后每16個人中就會有1個人長期服用阿片類藥物,普通牙科手術后缺乏特定的指南導致阿片類藥物過量應用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這一問題達成了一致的指導建議。
2019-09-30
唇缺損除導致患者面部外貌缺陷外,常引起面部功能障礙,如進食不便、語言障礙、咀嚼困難、流涎等,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唇缺損一般是指全層復合組織缺損,可由先天性疾病、炎癥、外傷或腫瘤所導致,唇癌是造成唇缺損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唇癌切除術后缺損的修復各單位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導致許多患者術后唇外形與功能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為進一步規范唇癌切除術后修復重建的診療技術,使唇癌切
2019-08-20
移動式單通道肌電圖設備在睡眠磨牙癥患者中的應用尚沒有相關指南,本文主要針對睡眠磨牙癥患者的動態肌電圖和偶發性電刺激檢查提供指導。
2019-01-30
化療是口腔鱗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也是口腔鱗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化療藥物在體內既殺傷癌細胞又殺傷正常細胞的“雙刃劍”作用,使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基于人體晝夜節律變化規律進行的時辰化療比常規化療更安全和更有效已被大量研究所證實,為了推廣和規范該技術的臨床應用,我們組織相關專家討論并制定了專家共識。該共識對口腔鱗癌時辰化療的原則、藥物選擇、給藥時間和方法等給出了規范化建議,可供臨床實踐
2018-07-30
口腔疣狀癌(oral verrucous carcinoma, OVC)是一種具有獨特組織學改變和生物學行為,有別于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的惡性腫瘤,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研究發現,其首次臨床診斷符合率僅為35%,常被誤診為疣狀增生、牙源性角化囊腫、侵襲性牙周炎和慢性頜骨骨髓炎等疾病。OVC 的治療手段和預后與OSCC 不盡相同,誤診
2018-06-21
2013年形成關于磨牙癥定義的共識,本文主要為更新共識內容:進一步澄清了2013年磨牙癥的定義,并發展為睡眠和清醒磨牙單獨定義;確定磨牙癥是否屬于一直難過疾病;重新審查了2013年關于磨牙癥的分級制度。
2016-12-30
非選擇性β 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已被美國FDA 批準為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首選藥物,并取得了顯著效果。為減少口服普萘洛爾帶來的全身不良反應,外用馬來酸噻嗎洛爾近年來正在被越來越多地作為全身用藥以及眾多觀察等待患者的替代選擇。但有關適應證,藥物劑型、劑量、用藥次數和方法、療程,用藥監測和不良反應等,仍無統一意見。為規范外用馬來酸噻嗎洛爾制劑在嬰幼兒血管瘤治療中的應用,避免過度治療或治療不足,減少并發癥的
2016-06-30
嬰幼兒血管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過去曾采用過多種方法進行治療,包括口服或注射途徑的藥物治療(激素、長春新堿、α 干擾素、平陽霉素),激光治療,放射性核素貼敷或局部注射,冷凍治療,手術治療等,其療效不一,副作用或并發癥多且較嚴重。自2008 年意外發現β 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對血管瘤具有顯著效果以來,口服普萘洛爾已經成為嬰幼兒血管瘤的首選治療,但有關藥物劑量、次數、用藥年齡、療程、用藥方案、監
2014-11-04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創建基于人胚干細胞的預測健康安全新體系”的項目組專家經反復討論,制定了“人胚胎干細胞向成纖維細胞分化方法的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旨在規范人ES-F 的分化方法,提高人ES-F 的純度,保證分化方法的可重復性,使其更系統、規范和有效地應用于臨床和生物安全性評價體系中。